◎聶勇
初中階段是學生認知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對學生進行美術欣賞教學能夠幫助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藝術修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但是在目前的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學的內容和方式上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使得學生的審美能力并沒有通過美術課堂獲得很好的培養,為此我們需要重新審視我們的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爭取探索出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提升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初中階段開展欣賞課教學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美術知識,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提供各種優秀的美術作品,學生通過欣賞這些作品能夠充分感受到藝術的廣闊性,也能夠在了解畫家的創作經歷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通過對這些美術作品欣賞能夠進一步陶冶他們的情操,可以在欣賞中獲得思想的升華。而且欣賞美術作品很多時候就是憑借著我們個人的一個理解和感知完成的,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能夠產生無限的遐想,感受各個時代的歷史和文化。比如剪紙藝術還有青銅器藝術等等都能夠讓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培養學生的情操。
人類在創作一件藝術品的同時也賦予了它一定的文化內涵,而通過我們欣賞這一藝術品能夠有效地提升我們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所以作為一名初中生想要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就需要對古今中外的藝術品進行賞析,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總而言之,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的欣賞課教學,在初中生整體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應該引起我們教師的高度重視。
通過欣賞美術作品能夠帶給我們一種視覺上的沖擊,能夠讓我們進一步感知美術作品中蘊含的藝術美,讓學生對作者在進行創作的時候使用的色彩還有線條有進一步的感受。大部分人在欣賞美術作品的時候往往借助的都是感性認識,在欣賞中容易被情境感染,進而產生悲傷或者喜悅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夠和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那么我們的欣賞則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因此,在美術欣賞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獲得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掌握一些線條和色彩的內涵搭配。通過讓學生學會欣賞美術作品,提高學生美術修養和審美能力。比如在學習湘教版初中美術七年級上冊《書法結構之美》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書法結構知識,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獲得一種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課堂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書法作品,讓學生欣賞楷體、行書、草書不同的書寫風格,進而再次體會作品中的內涵和蘊藏的情感基調,獲得審美能力的提升。
對于編寫教材的人員,其實每一部分的構思和內容的安排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性,教材中安放的每一張圖片都代表著一定的時代特征。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充分利用好這些素材,只是簡單地進行了介紹,這種表面的欣賞并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師要從教材出發進行內容的拓展延伸,全面的對美術教材做好開發,開拓學生的眼界,有計劃性和針對性的進行審美能力的指導。除此以外也可以利用節假日安排學生走進博物館或者當地美術館去欣賞美術作品,這對于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更是有著重要的意義。比如在學習湘教版初中美術八年級下冊《文明之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當地博物館欣賞一些彩陶和瓷器作品,學生在針對這些實際存在的物體進行欣賞的時候,更容易被精妙的藝術作品所震憾,進而讓學生獲得初步的審美和鑒賞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興趣。
美術欣賞主要是借助學生的視覺對作品進行感知,所以教師要多在課堂中為學生展示一些名家名作,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在授課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為學生介紹更多藝術作品背后的歷史文化和創作的背景,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深刻去理解作品,更加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在課堂中還應該積極地組織相關的美術作品點評活動,通過互相點評彼此的作品,也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審美。
總而言之,在目前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初中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初中美術教師要創新欣賞課教學模式,拓展教學內容和美術課堂,為學生審美能力培養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有效的提升初中生美術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