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航惠 甘德欣
(湖南農業大學,湖南 長沙 410128)
生態園林城市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目標,它與21 世紀綠色環保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謀而合,是建設宜人生態環境和美好城市景觀的統稱,同時也符合人們對城市環境的理想化追求。
生態園林主要是指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如互惠共生、生態位、物種多樣性、競爭、化學互感作用等)所建設的園林綠地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個群落中,種群間相互協調,有復合的層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是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最高層次的體現。隨著工業化的高度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劇,給人類帶來了生存環境的危機,迫使人們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仿造自然環境,以謀求優良的生存環境,把園林綠化作為主要手段,因勢利導地利用對城市生態環境有重大影響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生態園林就是繼承和發展傳統園林的經驗,遵循生態學的原理,建設多方面的植物群落,建立人類、動物、植物相聯系的新秩序。
當前,城市綠化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績,城市園林綠化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人居環境不斷優化,城市面貌明顯改觀,但隨著城市的加速發展,目前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對城市園林造成了巨大影響,進而出現了發展速度與實際效果不符等問題。
(一)認識不足,資金有限。生態園林是環境、生態系統以及城市發展三方面共同作用的建設工程,它涉及到很多環保知識和城市建設、管理等的內容。目前,一些園林城市建設人員對生態園林的理解較為片面,沒有深入挖掘其意義,再加上城市資金的制約,使得城市建設依舊落后。
(二)盲目效仿國外成功案例。對于國外流行的城市綠化成功模式,許多城市紛紛效仿,但是城市基本狀況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差異會影響生態園林建設的方法。沒有結合城市特點的模仿只會起到反效果,影響城市生態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城市綠色生態群落的穩定性。比如北美紅楓的種植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進行精細管理與維護,且需要專業人士進行打理,盲目的追求其帶來的經濟效益而不注重實際,則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三)缺乏管理經驗,技術水平較為落后。生態園林城市建設與城市管理和相關技術息息相關,我國當前相關經驗還比較少,管理的滯后影響了生態建設的穩步發展。特別是技術以及技術體系沒有完善建立,導致具體建設缺乏支撐,無法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經過分析發現,我國絕大多數城市園林綠化管理均存在各自為政的建設管理現狀,導致城市園林綠化管理缺少協調及統一,降低了管理效率。例如,很多城市開發區、開發商、事業單位及企業均設置了城市園林綠化管理辦公室,但未能統一辦公管理手段,導致園林綠化管理缺少針對性、系統性及全面性。因此,當前城市園林綠化管理較混亂、管理力度較薄弱,導致城市整體綠化工程受到了巨大影響,直接破壞了城市生態綠化環境。
(四)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不同步
生態園林城市的建設離不開經濟的支持,生態發展應該與經濟建設保持協調和一致,經濟的發展不能影響生態園林城市化的興起,更不能以破壞資源為代價來發展經濟。然而在實際生態化建設過程中,卻經常違背該原則,生態與經濟不同步發展,生態環境意識也較為淡薄。
(一)更新設計理念,發揮綠色生態功能。生態園林城市的建設規劃設計要有長期的發展目標,要從城市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改變過去用綠化點綴城市的觀念和“見縫插綠”的城市綠化模式。可以適度借鑒國內外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的先進經驗,把生態園林城市的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之中,立足于城市的整體規劃,城市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的先進性和適度的超前性。
(二)合理配置植物,改善綠化結構。在不同城市以及城市不同區域的建設過程中,要根據城市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城市建設中具體的用地性質、臨近建筑的風格與功能,科學合理地配置植物。在城市的內部,綠化結構也需要從傳統的二維的綠化模式轉到三維的綠化體系建設。在生態園林城市的建設過程中要注重采用立體的綠化模式,使用適當比例的喬灌花草來增加綠化面積內的綠量。生物多樣性是生物群落相對穩定的基礎,在園林綠地中,結構愈復雜、生物種類越多的園林綠地,其生態系統就越穩定。我國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可供選擇的綠化植物多達數萬種,為城市綠化建設的生物多樣性提供了良好的生物學保障。
(三)構建完善的綠化管理新體制。目前,在我國的城市中,侵占、破壞綠地、亂砍濫伐樹木等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可謂十分常見。對待此類破壞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的行為必須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做到有法可依,嚴格執法,從而使城市的生態環境得到法律法規明確而嚴格的保護。在生態園林城市建設中,加強管理一方面是指依據法律法規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管理;另一方面則是指對城市綠化建設而栽培的花草樹木等綠化植被進行管理。
城市園林作為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礎設施,在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體現了城市景觀環境,而且改善了居民生活質量。生態園林城市是城市化發展未來的新趨勢,我們必須抓住機遇,根據城市發展特點實施生態園林建設,打造適宜居住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