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愉
(延邊大學,吉林 延吉 133000)
“三審制”是國家規定的內部審稿制度,即責編初審、主任編輯復審、總編輯終審的審稿制度,“三校制”是指從稿件編輯到最后簽發,最少要經過專職校對人員進行三次校對。
1.初審。由各版責任編輯負責,在審讀全部稿件的基礎上,對選題內容等方面進行審核,嚴格把好導向關、知識關、文字關等,形成初審報告,同時對稿件提出取舍意見和修改建議。
2.復審。由新聞中心主任負責審讀全部稿件,并對稿件質量及初審報告提出復審意見,作出總體評價,并解決初審中提出的問題。
3.終審。校報總編根據初審、復審意見,對稿件的內容,包括新聞導向、學術質量、社會效果、是否符合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等方面作出評價。校報在“三審”程序中不允許存在一人擔任兩個環節審稿工作的情況。
1.一校。責任編輯、校對人員對撰稿人原稿進行逐字逐句校對。責任編輯、校對人員必須在校對表上簽上校對意見。一校完成后,責任編輯、校對人員清點校樣,提供署名和日期給總編,經總編簽發后由印刷廠進行排版。
2.二校。由新聞中心主任負責,對大樣進行文字、標題、圖片說明、版式的逐一校對,并與原稿對照對紅,并根據二校樣(大樣)的版面情況,進行認真檢查,調整版面,定下當期版面并清點校樣,簽字后交總編審核。
3.三校。由校報總編負責。校報總編通讀清樣,同時對稿件重要內容進行復查,確認無誤后簽批下場印刷。
同時制定報紙審讀制度,聘請資深編輯為審讀專家。發排后印出的清樣由審讀專家及時進行審讀,并寫出修改意見。責任編輯根據審讀意見修改后交由總編簽發排版印刷。
本校校報一直以來均是通過校際間郵寄和學生記者發放的方式進行發行,雖然已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展示,但是與新媒體相比,傳播速度較慢,時效性不強,受眾面不廣,傳播效果較弱。
校報是高校的黨報,這一性質決定著校報必須具有較高的政治站位,很多新聞報道尤其是頭版,反映學校重大事件的新聞較多,而關注學生切身學習生活的事件相對較少。
辦報人員雖然熟悉傳統媒體的傳播規律,具有較強的采訪、編輯能力,但在媒體融合的大環境下,對各種現代化編輯設備的掌握還不夠熟練,處理和使用相關軟件進行編輯,將文字、圖片、視頻等進行制作整合的能力還有所欠缺。
大多數校報是初審責編人員比較多,審稿比較認真,而復審終審人數少,把關不嚴。有的高校只重視審稿進度,輕稿件質量。而且各環節之間有效溝通不及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審稿質量。同時,編輯人員考核機制不健全和自身要求不嚴也是影響校報“三審三校”制度的主要因素。
校報作為高校的黨報,必須以習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領會習總書記教育思想的重要論述和理論成果,將其內化為高校辦報育人、網絡育人、媒體育人和文化育人的主要陣地。繼續秉承高校校報的辦報宗旨,通過選題策劃、打造精品欄目、深度訪談、走基層等報道形式傳播學校好聲音,講好高校故事,積極弘揚時代主旋律。學校要高度重視“三審三校”工作,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工作舉措,明確責任分工,宣傳部長作為第一責任人,親自部署監督。
學校要組織有關部門對校報的“三審三校”制度進行全面排查,認真分析研究“三審三校”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對不適應新形勢要求的制度進行修改完善并落實到位。
堅持“三審三校”審稿機制,嚴格執行審稿制度。審稿人嚴格把關,最大限度保障校報的質量。
1.初審由責任編輯承擔。初審的工作重點是審查稿件是否符合要求,對稿件內容和形式進行把關,判斷稿件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對稿件提出取舍意見和修改建議。完成發稿齊、清、定所要求的事項后,填寫《審稿意見單》。
2.復審對擬采用稿件嚴把政治導向關和學術水平關,提出審稿意見,對原則性的問題和初審過程中責編未能解決的問題表明觀點、提出處理意見。
3.終審由編輯部主編和宣傳部部長承擔。終審主要負責稿件的全面審讀,根據初審、復審意見,對稿件的內容作出整體評價。對重點選題或有疑問的稿件,提出修改建議并對稿件最終能否采用做出決定。
校報采編人員要通過積極參加省委宣傳部、省高校新聞工作者協會組織的各種培訓學習、邀請新聞專業人士進校開展相關培訓工作,加強新時代業務素質和能力建設。借助高素質的編校和審校專家力量開展人才培養,注重編校隊伍梯隊建設。培養集采、寫、編、評、圖片拍攝、視頻剪輯于一體的復合型人才,尤其要做好新媒體技術開發維護、新媒體音頻視頻制作等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