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靖平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隨著當下高校聲樂教學教程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創新呼聲越來越高,很多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不斷探索各種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互動式教學方法就是其中之一,通過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對聲樂基礎知識及相關理論內容有更加全面、深刻以及直觀的了解,增進學生課堂參與興趣,以實現聲樂教學效果更大化。在當下高校聲樂教學中出現的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內容較為單調沉悶以及教師隊伍發展有限等問題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學理念與方法的改變已成必然,更需教師將這些存在的問題作為優化內容之一,結合自身教學習慣以及班級教學具體情況,有機結合互動教學方法,實現高校聲樂教學科學合理。
互動式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式的不同點在于,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形式有所變化,師生之間更多是一種平等對話的交流模式,而且教師更加重視學生課堂學習主體地位,增進學生課堂參與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以教師引導促進教學效果提升。互動式教學方法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能夠有效避免教師支配式教學情況,增進課堂教學活力,實現教學效果提升:
其一,有利于促進積極教學課堂建設。互動式教學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加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有明顯提高,改變以往教師講課、示范,學生聽課、練習的枯燥學習模式,促進聲樂課堂更加活潑而富有生氣,增進學生學習興趣、參與興趣。
其二,能增進學生聲樂知識積累和技能強化。通過師生互動,教師對學生知識技能掌握情況有更詳細的認知,可以結合具體內容采取更加合理的教學模式,而學生在于教師的互動中,更容易跟上教學節奏,對聲樂知識內容及技能了解更加全面透徹和深入,并進一步進行探究擴展,獲得更豐富知識內容。
其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關鍵技能,很多學生雖然在初高中逐漸養成學習意識,但是在學習能力方面多有欠缺,互動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結合問題導向以及小組合作等方法增進學生獨立學習、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以學生學習主體為基礎,引導學生思考、感知、理解與探究,不斷增進學習能力建設。
高校聲樂教學本身技術性以及知識內容的廣泛性,都對教師教學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新時代下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方面創新發展需求下很多教學問題也在不斷顯現出來,總結分析作為互動教學模式應用的參考內容,能更全面優化教學質量。
其一,教學改革中教學目的無法落實。很多高校雖然進行聲樂教學改革,但是由于時間短、力度不夠大等因素限制,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引起很多問題,最直接的就是導致教學目的難以落實。聲樂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及技能,更不能忽視學生創新能力、探究意識的培養,但很多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將教學主體置于理論知識講解上,內容不僅枯燥無味,學生參與興趣不高,而且教學效果不佳,很難實現教學設定中的“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目標[1]。
其二,教師引導缺乏有效性。當下教學方法的創新實現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是必然,但很多教師無法準確把握教學設計上趣味性與教育性有機結合點,經常會出現教師各種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學生也很有積極性,但實際上教學中學生注意力主要放在了教學趣味性上,教師知識內容講解上就很難記住,這也是很多教師在聲樂教學中常出現的問題,教師引導力有效性不足,不僅在于教學綜合素質需要進一步提升,還有對引導作用的錯誤認知,一味地為學生提供問題答案,學生多是理解不夠透徹,缺乏探究意識。
其三,互動教學應用不夠深入。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也結合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在教學課堂上通過活動內容增進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但實際上很多教師對互動教學只是關注在互動上,卻沒有更深入研究學生差異化學習情況,對學生個體關注度不夠,如學生個人性格、學習能力、知識內容掌握情況等了解不全面,再加上對互動教學模式與自身教學風格結合不夠完善,進行互動活動時學生多出現參與不積極、教學過程偏差等各種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甚至出現師生矛盾問題。
高校聲樂教師首先要明確,互動式教學不是簡單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需要從課堂氛圍營造、互動模式革新、學生課內外實踐參與等多方面推進,以提高教學有效性。
教學氛圍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只有保證教學氛圍輕松活躍,才能增進師生間良好互動,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結合多種形式的互動模式,融合到課堂設計中,而不是簡單教學—示范—練習的傳統模式。一方面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應用,以音頻視頻等帶給學生視聽上的沖擊,增加學生參與積極性,比如在學習《茉莉花》歌曲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播放出音樂,并結合課件將歌詞展現出現,學生通過音樂旋律以及歌詞的指引,增進聽與看雙重感官上的加強,隨后教師可以結合關于音樂結構、情感表達情況等問題引導學生參與思考與回答,教學效果會有明顯提高。另一方面教師需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以往講與聽教學模式已經很難調動學生參與意愿,更需要教師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增進學生積極性,如可以設計一場聲樂比賽活動,讓學生主持活動內容,讓學生以小組形式自由選擇影視片段或是戲曲片段等進行表演,或者舉行聲樂串串燒互動游戲,在教師引導下進行聲樂知識積累大比拼等等,通過這些多彩多樣的互動活動提高學生對聲樂教學更全面認識,使其更樂于參加教學課堂,也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助于師生互動加強,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2]。
當下教學中需要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而教師更應是教學引導者,所以在互動教學中同樣需著重增進學生課堂學習主體地位建設以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
第一,教師需要增進對學生聲樂知識積累情況以及相關技能掌握情況的了解,如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知識積累較為豐富的學生可以通過增強學習難度提高學習積極性,對于學習相對滯后學生就需要在互動中加強引導和幫助,以鼓勵支持為主,幫助其樹立學習信心。通過差異化的互動策略確保更有效建立與學生之間的良好關系。
第二,在教學互動中增進學生課堂參與,以學生能力建設作為教學目標,所以教師不應在教學中過于強調學生對照模仿練習,而需要通過互動引導使學生緊緊結合教師教學思路,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進一步進行探索;教師保持對學生問題及時反饋,如很多學生會面臨“高音難”問題,或者在關鍵位置不懂得如何進行換氣,教師不要立刻指出學生應當如何做,而是要將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師適當提供引導和鼓勵,以使其逐漸建立起“練聲—唱歌”的嘗試與突破良性循環模式,不斷探究更加適合自己的發聲技巧,以獲得對聲樂知識更獨到深入的理解[3]。
第三,我們不能忽視當下聲樂教學中大班制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教師無法進行“一對一”教學,與學生之間互動交流上也會有所限制,所以教師可通過小組劃分的形式,以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教師也能將小組為單位,對組內成員學習基本情況有全面了解,將小組活動作為課堂重要內容之一,引導每個學生參與到交流分享中,也是促進師生交流的有效方法。
實踐參與是課堂教學重要延伸部分,也是理論知識內容內化為自身應用能力的必然過程,聲樂教師在推進互動教學中必然離不開學生實踐內容,所以需要多給予學生相關機會。一方面是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文藝匯演以及各類晚會,或者高校之間的表演比賽等,聲樂學習必然要更進一步走上舞臺,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本就是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自主化的有利推動,教師在學生實踐參與中提供支持和幫助,引導其發現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及時改正,增進信心,加強聲樂知識與經驗積累,將互動教學應用范圍更深一步延長,強化實踐交流。另一方面實踐參與過程也是增進課堂互動關鍵環節,高校教學中很多學生與教師之間關聯不夠深入,往往只是簡單的授課關系,對于互動教學很有影響。所以結合實踐參與,甚至只是簡單的課外練習活動,也能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了解,交流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問題,了解學生學習真正狀態等都有助于增進師生互動加強,所以教師應多注意日常生活中參與學生聲樂實踐活動,或者鼓勵學生建立聲樂社等團體,定期交流學習經驗,舉行多種活動內容,也是對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加強,實現互動教學常態化,才能真正將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價值有效發揮[4]。
總之,高校聲樂教學中教師需要將互動式教學方法作為教學革新發展的關鍵應用內容之一,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以及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不僅要促進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增進學生聲樂學習參與積極性,還要增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建設,以實踐參與和互動日常化實現師生之間互動加強,并通過教師引導幫助學生創新能力、知識積累等處于良性循環,促進學生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