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懿姝 (瓊臺師范學院)
最早出現有書面記載的“字正腔圓”一詞是在《明心鑒》的“曲白六要”中。距今約200 多年歷史的《明心鑒》是清代昆曲藝人的舞臺總結。至于口頭的使用是遠遠早于這個時間的?!睹餍蔫b》中說到,戲曲中每一字的演唱,每發一個字音都是需要口腔中各個部位相互配合的。只有這樣才能發音清晰、準確。繼《明心鑒》之后,一些著名的戲曲藝人對“字正腔圓”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曾說過:“唱腔不能給字音困死,字音不能為唱腔所破壞?!本﹦∷嚾藢O菊仙認為要想在聲樂表演、戲曲藝術達到一定造詣,就必然對漢語的聲韻四聲規律有深入的了解,而其中的基礎就是“字正腔圓”。言菊朋先生對“四聲”的運用有著更加深刻的研究他主張“腔由自生,字正而腔圓”。在他看來如果字音演唱著不合適,那么寧愿換掉詞句。這就更進一步強調了“字”和“腔”的關系,只有“字正”才能“腔圓”。
從字面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字正腔圓”是對咬字與腔體之間的關系最為明了的概括。何謂“字正”?中國地大物博,語言種類豐富,各地都有屬于自己的方言。也有屬于地域的地方性劇種。“字正”就要求我們處理好口腔內的關系合理運用牙齒與舌頭等器官根據不同要求準確地將字清晰地咬出來、吐出來。只有觀眾聽清楚了唱的是什么才能有聽下去的欲望,不能咬字不清或者出現囫圇吞棗把字吃掉?,F當今對字正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只是從咬字吐字出發注重音的純正,而是更加注重“聲調”的把握。也就是結合吐字咬字按照聲調把詞意表達清楚。何謂“腔圓”?“腔”源于我國古代的說唱藝術,多指樂曲的調子。筆者認為從現在的聲樂演唱來看,腔圓多指經過正規訓練而具備的音質干凈,音色圓潤飽滿的嗓音條件。且在這個基礎上游刃有余地用不同的腔體對不同風格的作品進行演唱,才能保證歌曲自有的特色。詮釋出作品的內在情感??偟膩碚f“字正”與“腔圓”是相輔相成的,“字正”了才會“腔圓”,所要表達的意思才能準確。
民族唱法是中國傳統戲曲與西方美聲唱法相結合從而衍生出來的具有我國特有民族特色的新型歌唱藝術。它具有豐富的意境、優美的唱腔、多元化的演唱形式。正是民族唱法這樣的一些特點使得“字正腔圓”在民族唱法中的地位尤為重要。
清晰的咬字吐字是民族唱法的首要原則,是觀眾聽懂歌詞,理解詞意的重要基礎,演唱者清晰明了的咬字吐字是傳達聲樂意境的重要保證。共鳴則是聲樂發聲的基本工作,也是區分我們平時說話與演唱的重要手段。我們平時說話速度較快,聲音較為直白。而在演唱中氣息貫穿了整個身體打開了共鳴腔體,使聲音圓潤、明亮。簡單的說清晰的吐字咬字與共鳴腔體的結合也就是“字正腔圓”的精髓所在。
字頭(聲母)是一個字的開始,在整個字中所占時值最短。在歌唱中有很多吐字咬字不清楚就是聲母發音不到位造成的,一般要求字頭咬字要準、時值要短、力度要輕,整個聲母的演唱要靈活有彈性。字腹也就是韻母,是“字正腔圓”中“圓”字的體現,其所占時值較長,音量較大,對發音的連貫和共鳴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要求各個發聲器官與共鳴器官精準的配合。演唱中把母音放到口腔內部用“打哈欠”的狀態去咬字,以保證咽腔內部適當打開,吐字要圓,這樣才能通過字腹的音腔豐富的表現出歌曲中的內在情感。反之很可能就會發音不準,詞不達意。字尾則是整個字的歸宿,它既是一個字的結尾同時也要為下一個字做準備,如果字尾不唱或者歸韻不準,那么同樣也會改變字的意思,從而影響到詞意表達。總之,字頭字腹字尾是一個整體。三個部分相輔相成,在咬字吐字中缺一不可。
在美聲唱法傳入中國的很長一部分時間里其給廣大聽眾的印象就是聲音厚實,共鳴大,但是聽不清楚唱什么。那么是不是美聲唱法中就沒有要求“字正腔圓”呢?帕瓦羅蒂曾經說過準確清晰的咬字是美聲唱法的基礎。由此可見美聲唱法咬字不清在外文歌曲的演唱中并不存在或者很少存在,最主要還是一些演唱者用美聲的方法演唱中國歌曲時,沒有做好咬字吐字的變通,從而使聽眾聽起來覺得演唱含糊不清,聽不懂演唱者到底唱了什么。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就是中文和意大利語不同的發音構成造成的。不同于中國語言的二拼法、三拼法,意大利語主要由a、e、i、o、u 這5 個元音以及16 個輔音字母構成。其獨特的發音使美聲歌唱更具有魅力。在意大利語中每個母音都飽滿渾厚且無弱化現象,輔音清晰干凈利索。從發音的方法上看準確發出的輔音可以有效帶出元音使輔音和元音連接更加準確自然,讓發聲者的聲音能更好的處于面罩部位達到“高起音”位置,有利于歌唱者優美音色的形成。形成“字正腔圓”的效果。當演唱者處理好輔音元音之間的關系“字正腔圓”的演唱時,其音色明亮透徹具有金屬般的光澤,線條流暢如嬰兒肌膚般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