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陜西師范大學)
歌劇是一種綜合類的藝術表演形式,它涵蓋了戲劇、詩歌、舞臺美術、舞蹈、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其中還包括詠嘆調等多種表演形式。歌劇最早產生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佛羅倫薩。在歐洲,歌劇在整個歐洲藝術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世界藝術發展史上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歌劇的發展從二十世紀初學堂樂歌開始先后經歷了多個重要歷史時期,直到21 世紀我國的民族歌劇開始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中國優秀的民族歌劇開始走向世界。
隨著歌劇文化影響力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高校都開設了歌劇實踐課,陜西師范大學自2007 年開始與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合作公演歌劇《卡門》、《阿依達》等,后來又排演了許多經典歌劇,并在2018 年成功上演了原創民族歌劇《太白雪》,2019 年又成功的將整部《江姐》搬上舞臺,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舞臺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
(一)提高了學生的演唱技巧能力。在歌劇的演唱過程中,學生通過詠嘆調的演唱,提高了演唱技巧,同時也積累了更多的實踐經驗。學生通過演唱不同的詠嘆調,不同的角色人物唱段,可以使學生在演唱過程中提高了專業技巧。
(二)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歌劇唱段的譜例和平時學習的聲樂譜例是有所區別的,歌劇唱段的譜例是同時包含多個聲部和鋼琴伴奏,演唱譜例的難度相對較大。學生通過歌劇實踐課的學習,提高了自身的識譜能力和排練效率。
(三)改善學生的音準和節奏的問題。節奏方面會出現前后銜接不上,強弱起伏沒有得到處理;在音準方面,如果出現二聲部甚至多聲部的合唱,學生容易出現音準問題。學生經過課下練習,一定程度改善音準和節奏的問題。
(四)提高了學生對聲音的控制能力。在歌劇的演唱過程中,演唱的聲音是會根據情緒進行調整的,如果表達喜悅的情緒,就不能用弱的聲音和悲傷的聲音來表達。在《江姐》第二幕中,“江姐”在去華鎣山的路上得知“彭政委”英勇就義的消息,表演者要把萬分悲痛的情緒要表現得淋漓盡致。要學會根據人物情緒的需要對聲音的進行控制調整。
(一)提高了學生的舞臺表現力和詮釋情感的能力。情感是歌劇中較為重要的一個元素,學生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要把劇中人物的情感恰當好處的表演出來。表演者隨著劇情的發展從而表達的真實情感。學生通過歌曲的演唱來進行情感的表達,或喜或悲,或歡快或憂郁,來詮釋劇中人物的真實情感。
(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鍛煉學生的舞臺心理素質。通過歌劇實踐課的學習,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在舞臺上從生澀緊張到流暢自如,這個過程就是幫助學生不斷提高的過程。
(三)增強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在演唱歌劇的時候,語言的準確性是十分重要的,要把語言唱對,發音要準確,有的還需要一些小技巧,比如意大利語要發彈舌音等,學生要準確的演唱出歌詞,弄清詞意,正確的表達出歌曲的內容。演唱多種語言的歌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四)提高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歌劇《江姐》的排演過程中,第六幕中“江姐”與“沈養齋”以及“甫志高”的三人唱段是一個比較艱難的排練工作,學生在舞臺上的配合是在平時的排練過程中要相互配合和磨合,最終能夠將唱、跳和演完美結合在一起。歌劇實踐的過程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學生可以通過相互交流的方式來完善自己,對專業的學習有很多益處。
(一)提升了學生藝術素養。學生在專業課上所接觸的演唱作品種類較少,學習詠嘆調也僅局限于片段。通過歌劇實踐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學習和聆聽不同人物角色的唱段,領略歌劇藝術的魅力,真正的去了解一部歌劇及其背景,有利于提高了學生整體的音樂素養。
(二)提升了學生的文學素養。歌劇是一門綜合藝術,包括了很多文化領域,其中就有文學領域。大多數歌劇都是根據文學小說進行改編的。例如陜西師范大學排演民族歌劇《江姐》是將文學作品《紅巖》進行改編創作的。學生通過歌劇的學習,了解了相關的文學作品,有利于豐富知識體系和提高文學修養。
歌劇的難點就在于如何將“唱”與“演”完全結合起來。學生通過歌劇實踐課的學習,在老師的專業指導下,呈現出一部又一部好的歌劇作品,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水平和綜合素養,提高了聲樂學生的舞臺表現力和語言能力,增強了學院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想完成一部歌劇的演出,學生之間的通力合作也是至關重要的。歌劇實踐課還有利于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演唱能力和演唱技巧,為學生將來的聲樂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學生在排練和演出的過程中收獲很大,對學生聲樂和舞臺表演的學習起到了積極推動的作用,同時也積極推動了聲樂教學的發展,激勵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會參加更多的實踐活動,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到歌劇排演的工作中來,在實踐中積累更多寶貴的經驗,使真正熱愛聲樂的學生從中受益,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