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白虹 (福建省晉江華僑職業中專學校)
音樂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因此可以開展數字化的課堂,通過信息數字等形式進行音樂課程的優化,利用視頻、圖片、動畫等來進行學生注意力的吸引,這樣會加強課堂的活躍程度。當教師在相關的樂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多媒體的課堂,吸引學生的興趣,ppt 可以為音樂營造出氛圍,使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幼教專業的教師針對的教學對象是幼兒,幼兒年齡小,對于世界還是未知的,因此,教師就可以通過數字化的教學模式來構建多姿多彩的課堂,把五線譜化作小蝌蚪,利用簡單易懂的兒歌來降低教學的難度,動畫是小孩子喜歡的形式,教師就可以利用這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總之,數字化的音樂課堂,提升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更能產生審美體驗,這樣是一個很有利于激發學生創作靈感的方法,也能使學生變得放松,融入音樂的狀態。
例如,在講解《什么是五線譜》這一課中就利用多媒體來幫助學生認識五線譜的樣子,如果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五線譜,首先是不一定完全的標準,二是會耽誤時間,而當代職校的音樂教師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就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可以更準確的去繪制五線譜,這楊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而多媒體展示五線譜的繪制過程就顯得更為生動有趣,教師還可以用動畫的形式來展示這個過程,這樣單調的樂理知識講解就變得有趣起來,也更加高效和快速,可以說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行為。數字化的音樂課堂,提升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氛圍。
歌曲與樂器離不開,合理的音樂教學也需要有樂器來伴奏,這樣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獲得更多對節奏的感知,對韻律的體會。在教學中加入樂器會使得課堂更加多姿多彩,音樂教師應該為學生安排樂器的使用和練習,比如說手鈴、沙錘、木魚、吉他、口琴等樂器,樂器的伴奏可以幫助學生找到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在樂器的幫助下可以更快的開展音樂課程,豐富教學形式。學生一邊結合樂器的演奏,一邊進行歌曲的學習,這樣的曲目學習才會更深入,加強自身的律動感和節奏感,增加審美體驗。音樂的學習不能只是理論化、程式化的枯燥教學,樂器走進課堂加快了教學節奏,提高了教學質量。樂器的搭配可以提升音樂課堂的質量,增強學生對節奏的感知能力,學生一邊演奏一邊感知律動和節拍,提升了學生的節奏感和律動感。
例如,在講解視唱練耳中《變化音》這一課的節奏訓練中,我就利用樂器來加強學生對節奏的感知程度,在講解《變化音》這一課的時候,筆者按照以下的教學步驟來講解,首先是鼓勵學生進行自行模仿的節奏訓練,然后是視唱曲,然后是聽覺訓練,包括增四度、減五度音程,然后是模唱聽記,在進行節奏的練習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發放一些簡易的樂器,學生一邊結合樂器的演奏,一邊找到節奏,同時,一定要用手劃著節拍圖示,這樣打著節奏來練習,然后在聽辨音程的性質,旋律模唱的時候是一邊聽一邊記,然后教師留下作業,會抽查節奏訓練的任意一條。樂器化的音樂課堂,增強了學生對律動的掌握,提高了教學質量。
游戲化的音樂課堂形式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式,學習的方式一般都比較單一,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利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來教學,尤其是對于音樂這樣具有藝術性的學科,學生們會產生審美疲勞,因此,為了調節課堂的氛圍,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課堂小游戲的形式來增添趣味。游戲化的音樂教學模式是一種寓教于樂的高效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輕松愉悅當代氛圍中可以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旋律與韻律,學生在游戲中的更自由,可以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師要真正將游戲設計成具有學科意義的音樂游戲,讓學生通過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獲取更多音樂靈感,比如,擊鼓傳花、丟手絹等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被選到的同學可以是唱一小段自己的喜歡的歌,可以是表演一個小節目,也可以是講解一個音樂的小知識。總之就是利用多樣的教學,模式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使音樂課程不斷進步,層層優化。
例如,在講解《什么是音的強弱》這一課的時候,筆者就設計了一個音樂小游戲,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幾個瓶子,這些瓶子的高度、厚度是不一樣的,然后學生可以分成小組分別依次敲擊這些瓶子,感受聲音的不同,有大有小,有高有低,然后教師指導學生熟悉f 是強音記號,p 是弱音記號,在學生掌握之后,教師指導學生齊唱《小鼓響咚咚》,這是一首3/4 拍歌曲,3/4 拍的強弱的規律為強、弱、弱,然后教師指導學生一邊打節拍一邊唱。游戲化的音樂課堂鞏固了學生對樂理的理解,這樣活潑的教學方式適宜幼兒,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知音樂,體會音樂中傳遞出的真情,這也增強了學生對節奏的敏感度。
綜上所述,職校音樂教師應該利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數字化的音樂課堂、樂器化的音樂課堂、游戲化的音樂課堂等多樣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音樂是一種共通的語言,音樂可以打開學生視野的大門,讓學生在樂海中徜徉,讓音符點綴孩子夢想的天空,用旋律奏出少年們最響亮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