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雄
(四川省遂寧市船山特校,四川 遂寧 629000)
培智教育學校和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和標準中沒有單設德育課程,這并不意味著培智教育德育課程可以缺位。我們發現,培智教育在以生活為核心的課程思想主導下,德育以學科課程理念、目標內容的方式滲透在各個學科的課程標準里。同時,就課程設置的整體方案而言,教育培養目標、內容及要求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完全一致,如“體現社會文明進步要求”,“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公民”等。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不管殘疾孩子有多特殊,他首先是一個人,對成為一個人人贊美的人的向往跟普通孩子是一樣的;不管我們的教育有多不一樣,讓孩子們具有健康心理、良好品德、文明素養的培養目標是一樣的。因此,讓特殊孩子能成為具有基本的文明習慣、良好的公民素養并享有生命尊嚴的人,為他們的生活著彩、讓他們的生命閃光成為我校德育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方舟文化活動體系。學校以“航”為中心詞架構了上圖所示的學校文化。學校所有活動都規置在“航”的每一個“日”子里,讓孩子們在這些有意義和有儀式感的日子里,每天進步一點點,從啟航,直到遠航。
以生活為核心確定七彩品格訓練目標。《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依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學校教育教學特點,將德育目標按學段從低到高分為四個學段。鑒于特校學生普遍處于低智齡狀態,我們將德育目標定位在低學段,即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習慣。特殊教育遵循以生活為核心、以個別化教育為原則的課程理念,因此我們堅持兒童和生活立場,根據學生處于他律的道德發展階段,從學生的生活認知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熟悉自己生活中有關自然、社會和祖國的知識的過程中,在真實體驗生活、主動參與生活、創造創新生活過程中去建立規則系統,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為此,參照楊林主編的《品格教育》,針對學生實際,我們梳理出21個主題品格內容為我校學生需要養成的基本的文明行為習慣,置入學生學習生活的過程之中進行訓練。訓練時分三個進階,每一階七個主題,我們把它叫作“七彩品格”。
從特殊學生身心發展實際出發,堅持個別化教育原則,將學生的品格訓練與代幣療法有機結合,構建了具有針對性和專業性的品格訓練機制。根據代幣制原理,我們以品格星為即時強化物,對學生的積極行為進行即時獎勵。以品格幣為后援強化物,當學生的品格星累積到一定量時,用以增加強化物的激勵作用,以鞏固學生已經形成的良好行為表現。
首先由團隊部制定了《七彩品格評分細則》,每六周一個訓練主題。各科教師每天圍繞品格主題,依據《七彩品格星評價細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評價,即時在《七彩品格評星記錄卡》內畫☆。班主任在每周五的班會課上與學生一道根據《七彩品格評星記錄卡》對 “品格星”進行匯總,根據☆數向每個學生兌現品格幣。
班級每周推薦品格星最多的一位作為校級“方舟之星”。團隊部每周五匯總各班品格訓練得分評出班級所得品格幣值,在每周一晨會課上向各班頒發品格幣。每年在“方舟之星”基礎上評選產生“方舟明星”在年末“領航日頒獎典禮”上表彰。
為讓學生的品格幣流通起來,體現品格幣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價值,學校開設了品格超市。根據學生的普遍愿望,超市里準備了食品、文具、玩具和生活日用品。學生獲得品格幣后可以到學校超市購買自己所需物品。
特校是承載特殊孩子們美好夢想的方舟,它每周啟航,日日航行,每天都有領航之星冉冉升起,年年都有方舟之子揚帆遠航。我們無比在意這些對于孩子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的日子,總是設計成莊重的儀式來記錄這些成長的美好時刻。
特校是承載孩子們成長的方舟,老師是導航者。我們的七彩品格教育致力于為孩子們的品格形成架梯搭橋,引水入渠,將品格教育寓于孩子們的生活細節中,引導他們在多彩的生活情景中自然而然的形成美好的品格。每當看到上述每天或每周如常出現的畫面感極強的教育情景時,我們總會想:特校孩子們的生命無奈地被涂上了一層灰色,而我們做的就是要為生活著上更多亮麗的色彩,讓他們在成長的路上去遇見最好的自己。這樣的品格教育不是嚴格、嚴厲的訓練,而是讓生命在一個適宜的環境中獲得成長,從而自然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