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鳳華
(貴州省盤州市第五中學,貴州 六盤水 553500)
在全新的一輪教育改革中,高中英語教學的改革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在傳統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僅僅只是將教學的關注點集中在自己教學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對于學生是否真正有效參與則顯得“漠不關心”。在教師“敷衍”的態度之下,高中學生學習的參與性顯得極其低下,對于教師的依賴心理十分嚴重。在新形勢下,高中英語教學更加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如何在教學中全面提升學生的參與實效性也成為了英語教師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實效性需要從多個方面狠下功夫。首先,教師應該有意識的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氛圍。學習參與性的提升需要寬松和諧的氛圍作為基本保障,這一點自然是毋庸置疑。高中學生本身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只要有意識的為學生預留足夠的學習空間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那么學習參與性的難題自然也就不攻而破了。且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詞匯教學一直都是重點內容之一。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的“包辦”行為十分嚴重,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受到嚴重的束縛,完全放不開手腳,就連自主思考的機會都沒有就更別說體現參與性了。筆者認為詞匯教學教師完全不必“大包大攬”,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按照音標自主探尋發音和拼寫等,并可以按照相應的構詞法進行一些拓展合成詞的學習。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既提升了最終的學習效果,又讓整個教學參與性得到了顯著提升。
其次,為學生營造身臨其境的學習環境。高中英語教師在提高學生參與實效性的過程中還可以在營造教學情境的過程中做一點努力。高中學生正處于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逐漸轉變的關鍵時期,此時的他們整個學習過程十分的“隨性”,對于自己喜歡的事物就卯足了勁去參與和努力,而相反則完全是一張“冷漠臉”。因此,在提升學生參與實效性的過程中,情境氛圍的營造至關重要。情境氛圍的營造能夠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參與欲,此時再配合著教師的引導,一掃過去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頹勢,學生對于各種難點重點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也一下子變得輕松愉悅了許多。例如,教師在進行《earthquakes》這一單元內容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實現為學生播放一段與地震有關的小視頻。在這個小視頻中,地震的起因、結果和地震發生時人類的表現等都被一一展示出來。在觀看了視頻之后再繼續進行后續的教學,原先與課文之間“不可名狀”的陌生感一下被拉進了許多,整個學習參與性也自然得到了有效提升。
最后,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全面提升學生的發散和遷移思維能力。要想提升學生學習參與性的話,在教學中注重學生遷移和發散思維是十分必要的。思維是決定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到底能夠“走多遠”的“硬核技能”之一。想要更好的參與,思維模式的轉變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思考,肯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任何質疑。這些看上去帶著點“反叛”色彩的小思考或者是小火花其實就是學生獨立思考的結果,只要好好呵護的話,最終就會在參與實效性的發揮中立下讓人意想不到的汗馬功勞。
高中英語教學中想要更高效的提高參與實效性的話,那么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方式無疑是一個屢試不爽的策略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將學生的參與與合作放在首位的教學方法。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全身心投入,按照教師的指引一步一個腳印的完成各項學習活動。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真正參與到各項學習活動中去,無一遺漏。且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之下,每一個學生都有著相應的任務,這些任務的存在能讓他們使命感爆棚,愿意以一種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到合作學習過程中去,并愿意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所思所想一一的與大家一起分享。例如,教師在進行《the Olympic game》這一單元內容教學的時候就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的方式進行一系列教學活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保證每個小組的分配都應該具有同質化的特點,以保證每個小組都有著數量基本相同的各類學生。此后,教師給各個小組布置具體的學習任務,每個小組按照教師的布置進行自己小組的任務分配,這個過程就是學生積極廣泛參與英語學習的過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一些積極性和參與性不高的學生可能還有著“躲邊邊”的僥幸想法,但是當具體的任務落實到個人之后,這些想法也就自然變得“煙消云散”了。很顯然,這就是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實效性的有效策略,十分值得每個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和踐行。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每一個高中英語教師應該認真研究與參與性教學相關的理念與認知,在自己的日常教學中加入參與性的相關教學內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學習活動中去,不“躲避”、不退縮,就算遇到困難也一如以往的選擇迎難而上。只有堅持不懈的將教師各項教學認知與策略貫徹執行下去,高中學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提高參與性,并成功的成為“學習的主人”,并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學習積累過程中掌握各項學習技能,成為一個人人羨慕的“英語學習小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