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婷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太原 030000
課程思政視野下,隨著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改革的發展,課程思政在軍事理論課中的滲透,加強了軍事理論教學效率,利于構建更加高效的教學課堂,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本文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分析了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過程引入課程思政理論的有效對策。
教師在進行軍事理論教學時,一定要著重改善教學方法,保障課堂的吸引力及優質的教學效果,不妨使用多媒體、多樣化、多形式的創新教學理念方法,使思政育人效果得以充分發揮。當代大學生關注時事熱點、社會現實,且獲取信息資源多維,對流量信息更為敏感。軍事理論課應結合大學生特點,以大學生視角需求,來進行優化教學,以保證教學內容的實效性。具體優化內容如下:
第一點:以國內外時事熱點事件為經典案例,來講述各章節的基礎理論知識,有效加深知識被理解和貫徹的有效性。第二點:教師在授課時,要結合軍事熱點及國際形勢,創建與焦點問題、軍事熱點相關的提問環節,引導學生在探討中學習,創造良好學習氛圍,令授課更高效。第三點:遇到有關信息化戰爭、軍事高技術以及習近平軍隊和國防建設等重要內容時,教師在授課中需介紹中國改革開放后先進的國防航天航空科技與先進武器設備內容,因為課程中的部分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相關,由此能夠喚起學生的愛國情懷。同時,將互聯網中的軍事專題講座、名師講堂內容引入到課堂上,也能夠讓學生以更加親近、易接受的方法學習和掌握課上的知識點內容。善于利用多媒體軟件和工具進行教學,是新時代下所有教師需要學會的。傳統課堂必然重要,網絡陣地的利用仍然不可忽視。教學過程采用線上線下結合,以創新概念改進教學方式,將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借助“智慧樹”“慕課”一些線上資源整合實現混合式教學,改進教學方法,采取傳統與創新分取優勢,各取所長,保障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為了提高課程思政理念融入課堂的效率,教師應當把中心放到學生對所學內容如何有效內化上,采用豐富教學載體的方式,增設場景化教學,以喚起學生感情為目的,營造更好的教學氛圍,學生才能從切身感知中內化知識,最終實現知行合一,充分增強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什么是豐富教學載體?是將課堂育人與實踐育人融合,促進知識內化的過程。一方面教師需要采用多媒體技術來創建虛擬教學情境和平臺,諸如還原國慶閱兵、歷史革命等場面,讓學生產生互動,軟性植入知識,增強理解效果。其次,高校組織國防軍事社團和國旗護衛隊的例子比比皆是,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開展以上相關國防宣講活動、大學生入伍征兵介紹、表演情景劇等校園活動,讓學生去搜集分析材料,在整理和排演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吸收學習教學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效果更佳。另外,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學生能更直觀的感受戰爭事件的氛圍。或開展社會調研、志愿者服務等活動,在實踐中融合政治思想教育,達到課堂育人與實踐育人的完美融合。
軍事理論課更多的包含了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核心較直觀教育,以上均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疇,因此它承載了更多的思政優勢。教師應當將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引入到軍事理論課程,從而增強思政融于課堂的實效,真正發揮出思政教學的積極作用。而從課堂視覺而言,提升思想政治覺悟,無疑是在良好教學環境、內化知識穩定的基礎上,勢必要抵擋的最終目標。因此思想強化才是從軍事理論知識教學抵達到私下你給價值提升的重要節點。
這種強化要從兩個方向去實現:首先是在國內外軍事時間以及熱點話題的引入上,教師在分析課程知識點時需引導學生利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去理解和分析,站在馬克思主義的角度,對軍事現象的發展規律、內在聯系、前因后果進行細致化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得以融合。比如:教師在對我國周邊安全環境問題進行課堂分析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應用理論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要利用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做引領,讓學生自主分析周邊國家與我國的關系。其次是要將講解知識與理想信念教學融合在一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教學課程中。比如:在對中國近現代國防歷史內容教學中,選擇一些充滿愛國情懷、追求民族獨立意識較強的人物,以他們活生生的例子作引導,讓學生通過事例來體驗鑒定理想信念樹立的必要性。綜上而言,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的重點應是塑造價值,在課程中融合思政,從而發揮好思政作用。
總之,通過開展教學實踐研究,結合課程思政教育背景,探索了提高軍事理論課教學水平的途徑,作為新時期教師,要積極學習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加強教學指導,創新教學形式,從而進一步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