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
河北省衡水高新技術開發區北環路小學,河北衡水053000
在一個企業或者社會團體中,有效的溝通能促進內部信息的共享,促進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班級管理工作也是同樣的道理,當班主任掌握良好的溝通藝術時,則能建設融洽的班級氛圍,促進師生關系的良性發展,提升班級管理工作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1]。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價值觀念尚未成型,也缺少成年人的自律和自主性。在班級管理工作進行中,他們往往不具有服從性意識,總是習慣自我主張意識,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考慮后果,多沉迷于游戲。如班主任管理經驗不足,則會影響管理成效。當前,在小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通常都比較年輕,盡管這些充滿年輕活力的教師隊伍給教師團隊增添了新的色彩,同時也暴露出管理經驗匱乏,在對學生教導的過程中耐心不足的問題,極易引發管理矛盾。此外,當班主任班級管理經驗不足,又缺少良性管理藝術時,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班級管理的難度,通常無法高效處理問題,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由此可見,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構建良性的管理,重視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溝通藝術十分重要。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2]”,無論在任何行業都適用,對于一個班級而言,只有當擁有了自己的管理制度,每個人都去嚴格遵守之后,才能使這個班級成為一個優秀的班集體。班主任作為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和發起人,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學生的執行力,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讓每個人都能自主自覺的遵守。其實施途徑包括:第一,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注。小學階段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小學生都有天真無邪的天性,但同樣也像是從溫室剛剛搬出的花朵,非常的脆弱,需要班主任來呵護和指導,當他們在很多問題無法清楚的了解和準確認知時,需要班主任進行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避免這些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此時,班主任的關懷就成了重要途徑,當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愛時,才會愿意接近班主任,并形成與班主任之間的良性互動,從心理上依賴班主任,愿意將自己的心扉向班主任敞開,給學生在心理上打造班級歸屬感。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給予學生應有的重視和關注,能提升學生對班主任的依從性,他們更愿意主動去融入和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增強班級榮譽感,提升管理效率。第二,與學生進行交心。學生的管理工作其實就是心理引導的一個過程,小學生雖然年齡不大,但他們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他們也需要大人的理解和傾聽,在班主任的日常班級管理中,應在融洽師生關系的基礎上,多了解學生的心理和情緒變化,幫助學生解決他們棘手的問題,讓學生愿意將自己的訴求講出來。在班級管理中,筆者會鼓勵學生用寫日記的方式來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在教師的查閱中,不僅停留在語法和語句等的應用上,而是側重學生內心世界的變化,真正關注學生的小情緒,走進他們的內心,了解生活和學習中他們面臨的困境,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自主管護能力。第三,給予學生充分尊重。學生雖小,但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班主任應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像對待一個成年人一樣去尊重他們,傾聽他們的內心真實想法,適時給予肯定和贊揚,讓學生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從而增進與教師的溝通,提升對班級管理工作的配合度,共同營造良性的學習環境,提升班級管理成效[3]。
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肩負著引導者的作用,是整個班級發展的領航人,其作用不可小覷。因此,班主任在管理中的管理藝術非常關鍵,其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效果會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學習生活。這便要求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必須擺正管理態度,公平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既不“開小灶”,也不“另眼相看”。在對學生進行知識掌握情況的了解時,班主任通常采用測試的方式來實現,對一些不講求班級管理藝術的班主任,會依據成績將學生分為幾個等級,給學生戴帽子,這是十分錯誤的一種做法。身為一名班主任,應及時調整心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案,培育后進生的上進心,凝聚班級的集體力量,在互助互愛的團結氛圍中共同提高和進步,打造和諧班集體。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增進與科任教師和學生家長的溝通,通過各方意見的綜合整理來發現每一位學生的優點和不足之處,根據學生在學校期間的整體表現,有針對性的開展差異化教學管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后進生的成長、中等生的進步和優等生的提高。具體措施包括:
第一,班主任與科任教師的溝通。雖然科任教師只擔任一門課程的學習,通常也不參與班級管理工作,但兩者之間的目標是一致的,均是為了把學生教好,為他們的日后成才奠定基礎。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加強與科任教師的合理有效溝通,能有效推動班級管理工作朝著良性方向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具體的溝通中,教師可從學生日常的聽講情況、學習紀律、學習成績和效率、學習的積極性等方面進行了解,通過全面的溝通來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學生的個人情況及時溝通,確保班集體管理制度的高效進行。身為一名班主任,應深刻認識到與科任教師溝通給班級管理帶來的影響,秉承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原則,應做到積極溝通,經常溝通,建立各方的良好合作關系。第二,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要想提升班級管理成效,班主任只對學生的在校表現有了解還不夠,還應增強對學生在家情況的了解,同時探明家長對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意見,是否支持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筆者對工作的多年經驗總結發現,家長通常包括下面兩種類型:支持型和敷衍型,對于后者,家長通常認為學生管理是學校的事,在與此類家長溝通時難免有阻礙[4]。但通過家校合作方式,能了解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需求,在多方作用下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成效。
新時代背景下,班主任作為一個班集體的管理者,應高度重視溝通技術的方式方法,掌握溝通藝術,提升溝通效果,融洽溝通氛圍。為實現這一目標,本文從當前小學班級管理現狀分析入手,對小學班主任班級良性建設管理中的溝通藝術進行了前述研究。希望本文淺見能為廣大同仁們提供有益的借鑒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