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澤奇
(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就目前來看,受新媒體革新的影響,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也進一步推進。在高職院校改革思想政治工作時,其在教育上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逐漸突顯出來。為了適應新媒體環境的變化,推動高職思政教育工作的進一步發展,高職院校應當立足于新媒體帶來的教育環境變化,結合當前自身在教育上的問題,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創新,以達到提升思政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教學模式守舊。在高職院校中,思想政治是一門理論性、政策性和政治性比較強的學科,教材內容相對也比較深奧,同學生之間的距離感也比較強。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高職思政教師都是根據教材內容照本宣科,整個課堂教學枯燥無味,都是一些空話,這些教學內容對于高職學生來講不具備較多的現實意義。
(二)未分清教學主體。在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中,教師一直都是課程教學的主導者,承擔著向學生傳達知識點的任務和責任。但因為受傳統思想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是一味的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很少會同學生就教材中的理論和一些社會熱點、時事政事去討論,課程教學缺乏互動性,學生作為課堂“主人”的地位無法得到體現,使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夠在課堂中發揮出來。學生長時間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課堂教學狀態中,部分學生可能會直接放棄思政知識的學習,只是在為了應付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機械性的去寫作業、記筆記、完成考試任務。
(三)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阻礙了學生的創造力發展,傳播知識只是一個過程,教師傳授知識并不是最終目的,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透過事物看本質,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學習方法和思考事物的思維方式,一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都應以學生為主,一切圍繞學生來開展,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考察教師業務能力的標準是教學效果,而教學方式和手段的改變,有利于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效果。傳統課堂的手段比較單一,只是簡單的黑板和粉筆,這種單一的教學手段延續至今,有許多學校還沒有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手段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聽課效果,單一的教學手段會讓學生產生疲勞感,高職院校的學生都是有個性的,枯燥單一的課堂無法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一)創新教學理念和思維。縱觀高職院校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來看,其存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教育理念和內容的滯后性,為解決這一問題,思政教師應當立足于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和特點,逐步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思維模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在積極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利用新媒體技術,為高職在校生提供更好的思政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營造好的環境中,通過自主探索的方式完成思政知識的初步學習。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自己學習到的思政知識和時事政治、社會熱點、自己意見和看法進行結合,最終獲得自己的獨特見解[1]。與此同時,教師應當要有網絡思維,要加深對新媒體的理解和認知,在教學中逐漸用新觀念替代舊觀念,增加思政教學中的現實性和趣味性,以此來推動高職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展開和發展。
(二)創新思政教學方式。對高職思政課來講,其涉及到的內容教育廣泛,不僅包括了時事政治、社會新聞,同學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也有一定的聯系,所以,思政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線上平臺向學生傳輸下一堂課的教學資料,或者是一堂課教學完成后學生需要復習的資料,在學生接收完資料后,也需要及時借助線上的多媒體平臺向教師做出相應的信息反饋。同時,為保證思政教學中師生的互動性和教學的靈活性,教師還可以建立一個思政知識學習群,讓學生在課下通過這個學習群進行深度的溝通交流,教師也可以通過這個學習群,深層次的了解學生的情況,及時解答學生的問題,這也屬于思政教學手段的一種創新模式。
(三)建立科學的教學管理機制。對高職院校來講,其在借助新媒體展開思政教學時,應當要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機制,以便準確的把握課程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計劃。由于新媒體在信息的傳播上具有復雜性、不安全性、不準確性和不穩定性,為確保思政教育中用新媒體采集到的所有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實度,對思政教學進行科學的管理就尤為重要[3]。對此,高職思政教師在應用新媒體的過程中,要先對校內的輿論內容和校園文化進行嚴格把控,借助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對新媒體傳遞的信息進行制約,從根本上保證信息的安全性和正確性,確保學生不僅能夠獲得同思想政治有關的最新信息,還要保證信息的“文明”、“干凈”,不會對學生思想品德的養成和價值觀的形成帶來不良影響。
總而言之,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作為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者,面對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應當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引,立足于當前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借助新媒體技術對思政教學進行創新,以提高教學水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多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