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國印 王東敏
(1.黑河學院文化旅游學院,黑龍江 黑河 164300)(2.黑河學院外國語學院,黑龍江 黑河 16 430000)
中俄自貿區建設是中國與俄羅斯兩國在政治與經濟上深度友好合作的體現,能夠充分發揮兩國的貿易互補性,實現雙方互利互惠發展。然而,隨著兩國貿易規模與數量的擴大,如何推進公共法律事務體系建設,如何幫助自貿區建設凝聚法治的智慧,成為中俄自貿區建設的現實問題。因此,應當培養面向中俄自貿區需求的法學人才,以推進涉外法律服務業發展,為中俄自貿區法治建設提供的中國智慧。
經貿合作,法律先行。推動中俄自貿區的建設,既需要中俄國家對外經濟政策方針的支持,同時也需要用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的引領,不斷完善自貿區法律體系建設,以避免反傾銷,解決區內企業之間發生的糾紛。現階段下,中俄自貿區在經濟合作方面涉及能源合作、農業合作、高新技術領域合作等多重領域,貿易投資領域日益密切。從實踐角度講,自貿區內貿易糾紛、技術壁壘、法律風險等問題需要尋求仲裁機構解決,一些專業性法律部門的成立也需要涉外法律專家的人才庫的支持,從而減少貿易糾紛的發生,維護自貿區交易穩定和安全,深化自貿區治理的法治化;從理論角度而言,自貿試驗區內法律法規有待完善,且其經濟活動與行政管理模式需要更為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保障,需要輸送面向自貿區的復合型優質法律人才,以對自貿區法律制度進行評估與改進。總而而言,中俄自貿區對法學人才需求不斷增加,要盡快實施針對中俄自貿區的法學人才培養。
在中俄自貿區建設中,法學人才培養面臨重知識輕語言、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這些給法學人才培養帶來許多障礙,也給中俄自貿區的人才隊伍建設帶來許多挑戰。
(一)重法律知識輕語言問題。涉外法律事務離不開法律英語,在中俄自貿區需求下,法律英語與中俄自貿區法律事務工作聯系越發緊密,法律英語與俄語是服務中俄自貿區法學人才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只有具備較高的法律英語與一定水平的俄語,才能夠更好地進行涉外法律工作。因此,法學人才培養要注重培養“精英明法”的高端復合型法學人才,既要注重扎實系統的涉外法律知識與和業務能力,同時也要具備較高的語言能力。然而在法學人才培養過程中,常常存在重法律知識輕語言問題的現象,表現為容易忽視法律英語專業內涵,對俄語特殊性認識不足等,進而使得法學人才法律英語技能有所欠缺,無法勝任涉外法律服務。
(二)重理論灌輸輕實踐演練。實踐是理論深化的過程,中俄自貿區法律問題是實際問題,涉及大量課本上沒有提及的復雜現實問題。在法學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專業的法學相關知識以及語言知識,還要大力開展與實際法律問題的相關演練,進而保障了法學人才的培養質量,提升其綜合應用能力。然而,重理論灌輸輕實踐演練的教學問題依然存在,在法學人才培養教育重點往往傾向于涉外法律知識、有關國際法等理論知識,而關于模擬處理外國法律事務、模擬法庭競賽等實踐性教學活動較少。長此以往,容易導致法學人才無法滿足職業需求,無法良好開展涉外法律服務。
在中俄自貿區建設中,應當構建“法律+外語”的教育體系,完善法學人才培養的實踐育人體系,提高法學人才培養質量。
(一)構建“法律+外語”的教育體系,突出法律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外語在法學人才培養過程起著基礎先導性的作用,是涉外法律服務工作的關鍵。以中俄自貿區需求為導向,面向涉外法律服務現實需求,法學人才培養應當努力推進外語教學改革,發展和儲備“關鍵語言資源”,確保法學人才在處理中俄自貿區法律事務中,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并與外國友人進行有效的交流與談判。要加快設置法律英語專業,系統開設法律英語課程,突出法律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并且通過各種形式的實務指導,加強學生的專業英語能力;同時也要面向以中俄自貿區法律服務現實需求,強化俄語、跨文化交流等課程,以滿足中俄自貿區對法學人才的需求。
(二)完善法學人才培養的實踐育人體系,提升解決實際法律事務的能力。在夯實法學學生知識理論的基礎上,應當完善其實踐育人體系,使其更好地為中俄自貿區服務。要實務課程體系為目標,加大與實踐相關教學內容的比重,增加國際投資仲裁理論與實務等法律事務內容,以診所教學、模擬法庭等形式開展教學實踐;同時也要強化涉外法律實踐教學,與中俄自貿區法律實務部門構建法學人才協同培養模式,采用“引進來+走出去”的實踐模式,“引進來”即邀請服務中俄自貿區的法律工作人員到校舉辦交流活動,讓法學學生熟悉與感受中俄自貿區內具體法律實,“走出去”即為法學學生提供供實務機會和實踐平臺,安排法學學生到涉及中俄自貿區法律實務的實際工作部門掛職或者研修,全方位培養面向中俄自貿區的法學人才,使其畢業后能盡快適應中俄自貿區法律實務環境。
中俄自貿區建設背景下,培養復合型法學人才,既是應時之需,也是發展之措。作為培養法學人才的主陣地,高校的應當將國家戰略情懷根植于法學人才培養模式中,根據中俄自貿區需求對法學人才培養的目標、內容以及方法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