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詩琪
(江西省石城縣石城二中,江西 贛州 324700)
新課改實施以來,情境教學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情境教學中最核心的環節就是創設情境,創設好的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而情境教學設計中教學方案的科學性、理論性,依賴于教師對教材課堂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理解、鉆研和再創造。情境教學實施方案是把教學思路傳授給學生,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歸納的理念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開發。新課標重點強調要從實際生活及學生已掌握的數學理論知識背景出發,使學生從情境設計中獲得數學體驗。數學教師應根據新課程標準,通過信息技術創設真實的情境,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與抽象的數學知識聯系在一起,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本文結合教學實際,探析初中數學情境教學的問題及有效對策。
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漸深入,使得情境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之中被普遍的應用。然而傳統初中數學教學向新數學教學模式的轉變之中,使得教師、學生和學校在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使得如今情境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之中的應用效果不夠顯著。在一些初中的數學教學之中,情境教學法的實施存在著一定水土不服,這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傳統初中數學教師方法一時之間難以進行本質性的改變,這種情況就造成了情境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應用所產生的效果不夠明顯。一些初中數學教師還尚未形成情境教學意識,并且對于數學教學行為的有效性也不夠了解,種種原因使得一些初中教師難以靈活的運用情境教學,極大地影響了初中數學的教學的有效性。一些學校為了追求本校的升學率,而仍舊沿用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而沒有重視新課程改革對于情境教學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此外一些初中學校在數學教學之中應用情境教學的方式方法沒有與時俱進,使得初中數學教學之中應用情境教學的成果不夠顯著,并存在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情況。可見目前我國初中數學教學之中應用情境教學法仍舊需要進一步的改善和協調。
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觀察、分析、探討、推理驗證的過程,任何知識的傳授都沒有學生實踐參與來得深刻,特別是對于數學這一門邏輯性、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學生是很難深入地理解和內化的,久而久之還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壓力,對數學失去信心,產生抗拒的心理。對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從學生的思維和角度出發,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創設多元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主操作,驗證數學問題,參與到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中,深化到知識的內部,使教學不僅僅體現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更突出對學生自主能力、實踐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數學素養的培養與發展。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對于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與發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在教學中,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思維框架,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念,把握知識之間的聯系性,不斷地強化知識的前后聯系、對比、類比聯系,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構建網絡化的知識結構體系,提升教學的系統性。
知識的對比、類比、聯系實際上是學生思維發展的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展開對比、類比、聯系,改變知識單一傳授的局限性,發散學生思維,使教學圍繞學生主題為中心展開,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幫助學生剖析知識內在聯系,掌握知識,理解知識,應用知識,鍛煉學生的知識組織能力、運用能力和構建能力。
問題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因此,創設問題教學情境是融合情境創設與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師可通過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問題教學情境來有效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好奇心,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環節中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當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有理數的乘方”時,就可為學生創設問題教學情境:一張紙的厚度為0.1 毫米,對折之后再對折,如此重復操作,其厚度在對折15 次以后能達到幾毫米?如果能一直對折,那么其厚度要對折多少次才能超過泰山的高度?問題一出,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很高,在折一折、猜一猜的過程中爭論得出正確答案的方法,并高度集中注意力,期待教師的講解,教師借此機會有效導入新課知識。
又如,當教師在講解與無理數相關的知識時,可創設讓學生簡單完成一個拼圖活動的問題情境:有兩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是1,大家可以采取剪拼的方法將其變成一個大正方形嗎?拼好后的正方形邊長是分數還是整數?理由是什么?通過自主討論與思考,學生最終得出結論,大正方形的邊長既不是分數也不是整數,它不是有理數。教師可繼續提問,為什么邊長不是有理數,但該正方形卻真實存在呢?那么這是一個什么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成功調動,主動跟隨教師講解的步伐學習無理數的知識。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對情境創設與教學的融合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要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并兼顧數學學科及學生的特點,賦予教學情境較強的趣味性、生活性、實踐性,使初中數學課堂能穩步走向生動、有效、高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