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貴燃
(江西省石城中學,江西 贛州 342700)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漸漸預料到未來的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的社會,它要求人們能夠自主地去獲取、應用和創造新知識。高中作為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黃金時期,教師由作為課程主導者變成了引導者,學生有自己的想法,能夠通過自己的主動性認識了解吸收到學習內容。高中化學組織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旨在根據學生學習特點教師給予一定的引導,以學生為主體,鞏固、擴展深化學生的知識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化學學習能力。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強調要學生學會學習。這就要求改變以往以接受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本次討論中將傳統教育中對化學理論知識的鞏固轉變為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考察。
高中化學經常會涉及到各種各樣的化學實驗,這些化學實驗往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時候,要注意利用化學實驗吸引學生的眼光,興趣能夠指引人們做出許多事情,教師要利用化學實驗為學生創造出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利用情境式教學將學生帶入到化學實驗中去,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也可以充分聯系生活實際來使化學實驗更具有趣味性,比如在焰色反應的化學演示中,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焰火顏色是什么樣的,食鹽撒在火焰上又會出現什么顏色呢?這些問題都能夠幫助學生進入到學習情境中。然后,教師再將Na 的火焰灼燒反應演示給學生看,并讓學生觀察其顏色,學生能夠在這樣的實驗中感受到化學實驗的趣味性,進而提升自主動手能力,這就意味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
高中化學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學科,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增強探索意識,只有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實踐,才能夠不斷的驗證各種化學理論,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鼓勵學生進行探索和實驗,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在鼓勵學生進行探索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生能夠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對化學學科的理解,能夠幫助教師提升其教學質量,進一步完善化學理論與化學實驗的相互結合。
如在教學《氯氣的性質》時,將教材中驗證氯氣性質的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來對氯氣的各種性質進行總結,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都很投入,氯氣性質的總結也非常清楚,然后教師再結合教材對氯氣的性質進行梳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通過有效的設計將原本驗證性實驗轉變成探索性實驗,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
教學實踐證明,教會學生學習化學的基礎是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關鍵是培養學生概括總結抽象出化學概念的能力,教會學生試驗、觀察、條件控制、數據處理、分類、比較、概括、模型化、提出和驗證假說、科學抽象等方法。
(一)狠抓閱讀基本功,促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閱讀是自學的一條必經途徑,自學能力的高低直接受制于閱讀水平。因此,教師首先要根據化學科的特點,有指導、有啟發地訓練學生閱讀方法,讓他們借助對教材及參考資料的自覺閱讀,逐漸地、系統地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從而掌握自學的方法。
(二)根據中學化學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分知識塊的學習方法指導。如指導學生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時應從元素的原子結構決定其單質及化合物的化學性質,而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化學性質又決定元素的存在形式、鑒別方法、制法用途等方面去分析、推理才能系統學習掌握。
(三)指導學生學會比較、歸納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運用比較、歸納法進行學習,可使學生學習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加深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營造學習氛圍,學生加強自主學習。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它包括外在的物質環境,比如寬敞明亮的教室、整潔舒適的布置等,能讓學生感到身心舒適、精神抖擻;它還包括內在的精神環境,比如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師生之間應該是一種平等、民主的關系,是學習主導者與學習的主體的關系,教師要和學生共同承擔學習責任,師生之間的感情應該是和諧的。教師在教學中,要讓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并充分肯定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每一個閃光點,讓學生都動起來。這樣學生才會形成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心態,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生生之間應該是合作學習的關系。一個蘋果換一個蘋果,得到的還是一個蘋果;而一種思想與一種思想交換,就會獲得兩種思想。學生之間通過合作學習獲得的不只是答案,他們還可以在自由的環境中,用個性化的語言交流,擦出思想的火花,得出具有創新性的結論。
總之,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學過程更應該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的自主性培養需要循序漸進,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空間,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認識,從而不斷為學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