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瑋
(重慶市輕工業學校,重慶 400700)
如今信息化手段在不斷進步,導致中職教育管理面臨著諸多的問題,信息化技術的實際應用,可以補充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諸多不足,幫助班主任進行德育的滲透教育。筆者將先對班主任德育教育運用信息化技術的必要性分析,再對此提出幾點建議和對策。
當前中國己經進入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中都已經廣泛應用,在教育行業的應用也比較多。中職院校正在進行教學改革,提倡把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中。那么,德育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運用信息化技術來讓德育工作更加高效。
一方面,信息化技術與教育的結合己經成為了當代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同時也是互聯網發展的一個必然走向。如果班主任一直采用傳統的說教進行德育工作,不接受信息技術,很難獲得較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需要中職院校和班主任認清現實情況,積極轉變思路,將互聯網的優勢融合到德育工作里。班主任通過互聯網能夠方便地搜集到足夠的素材,諸如漫畫形式宣傳國家最新動態的短片,或者一些生動的案例介紹等。借助互聯網平臺,提高學生對德育的理解和認識,增進班主任與中職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另一方面,當前中職生的生活條件都比較好,基本上都拿著手機到校,中職生們接觸互聯網己經不可避免。在網絡信息爆炸式發展下,網絡容易讓學生誤入歧途,沉溺于游戲、暴力等不良信息中。為此,班主任更需要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德育教育,引導中職生在網絡上辨別是非對錯,接收正能量的信息,避免受到不良影響,這也是中職班主任在信息環境下進行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職責。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班主任要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德育工作,首先,要讓班主任重視這件事情。只有當班主任了解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在德育工作中運用的必要性后,這項工作才能順利地開展下去。為此,中職院校班主任應主動在網絡上學習最新的信息文化,學習《全國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了解職教20條,從理論根本與時俱進,不斷提升。基于德育三貼近原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多跟學生積極溝通,了解當前中職生的喜好和偏向,縮小雙方的代溝,讓德育工作更加有針對性、更加高效。其次,可以依托中職院校的互聯網教學資源,由中職班主任組成小組共同開發信息技術德育教育資源,讓資源更加專業和全面。當前中職班主任進行德育工作主要是理論和說教式,如果運用信息技術,則可以建立一個德育教育的網絡平臺,由學生組成小組進行維護,提高學生對德育的關注度和學習積極性。
在平日里開展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如何促使學生融入到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度是我們的關注要點。在中職班主任開展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時,我們也需要關注這種方法。貼近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發現學生的特征問題,從而達到師生之間更好的交流和有效的互動。其實,德育管理工作,除了日常的主題班會課時間,班主任還應當充分利用其他課余時間,融入到學生的群體中。譬如利用當下火爆的社交平臺、軟件,甚至娛樂、游戲等,和學生之間建立共同話題,從而去發現他們各自性格形成的因素,并以此為基礎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將德育管理工作進行得更有效更優化。
在德育的過程中,家庭與學校的一致觀念以及一致的教育行為,對于學生思想觀念的塑造,行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職教育中,學生對于自我以及外部世界的認識,初步具有了深度,適時地引入德育思想的因素,能夠使得學生對于正確的意識觀念形成深刻的認識。班主任需要應用新的信息傳播方式,與學生的家長之間取得聯系。例如,應用微信群等方法,定期向家長推送家庭的教育任務,使得家長的教育理念能夠與學校和班主任的教學理念之間達到一致性。與此同時,班主任也可以通過家長的反饋,及時的對學生的生活狀況以及行為動態形成一定的了解,在教育管理過程中積極的應用這些信息來對學生進行疏導工作。
在中職學校,班主任要培養學生形成班級榮譽感和增強班級凝聚力,這至關重要。有班級榮譽感的學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德育素養,提高自我的德育水平,深化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效果。班級體作為一個整體,不僅僅是靠班主任的經營,更需要每個學生的維系。班主任要提高學生對集體的重視,讓每個學生都深刻認識到自己是班里的一員,提高自己的行為規范。班主任可以利用班級群,定期和大家聊天互動,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上的困難,解除大家學習的后顧之憂。在QQ群建立班級相冊,發布活動安排,讓大家去發現自我,了解自我的同時關注集體,心系班級。另外,還有學校和系部的微信公眾號,通過推文視頻分享、投票轉發來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和聽覺感官,為培養大家的集體榮譽感大有幫助,也使德育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更為班級提升團結協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起到了一定作用。這也更好得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
總之,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學習,但如果不當使用則會產生不良的影響。中職班主任進行德育教育,應與時俱進,以學生為中心,關注中職生當前比較喜歡的聊天平臺和話題熱點。要重視信息技術的作用,發揮優勢,正確引導,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德育工作中,讓德育教育更具有針對作用和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