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豐城市第九中學,江西 宜春 331100)
新課標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目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如何轉變教學模式入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組,教師則引導與點評作用,學生作為主體,實現師生合作、生生合作,達到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目的。
生本課堂注重突出“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而在生本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模式也要遵循這種教學思想。因此,教師在高中英語階段開展小組合作模式時,首先應當關注到學生個體,注重學生的個人發展,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集體合作探究中的個人學習成效與收獲,滿足其能力發展需要。據此,教師可以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通過將班級整體學生分成不同的等級而進行合理的小組機制分配,將具有不同學習能力、基礎知識掌握能力的學生歸為同一小組中展開學習探究與分工協作,這樣更能保證小組合作的實效性。首先,基于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教師需要全面考量整體學生的基本學情,從學生的日常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完成情況以及各項檢測成績方面獲知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然后大致將學生分成學困生、中等生以及優等生三個等級。教師所要做的便是依照這三個等級進行合理的小組機制分配,要保證每個小組內部具有一定比例的優等生、中等生及學困生。這樣的分組形式首先能夠使小組內部形成嚴明的監督與管理機制,由學習能力好的同學對學習能力差的同學進行監督;或者在進行學習時給予一定得學習援助,幫助學困生解決問題或授予他們學習的經驗,以此提升小組整體的學習效率。其次,這樣的小組分組機制能夠保證每個小組與每個小組之間的實力是均衡的,更有利于構建和諧班集體,保證小組合作機制的高效開展。
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小組合作模式,能夠鍛煉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合理向各組員分配任務,組內的每名成員都應當根據其學習水平、能力,分配子任務。在高中英語課堂中,教師要適當地提出問題,讓小組之間的成員展開討論,并將答案進行歸納與總結,從而提高學生的合作思考能力,實現各方的共贏。例如在《Marty’s story》的教學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模式,先進行分組,教師在設此次分組合作教學的目標,決定此次教學目標是鍛煉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設計在學習整篇文章后,要求學生根據教材的基本內容開展發散性的改寫,每組先進行改寫方向的談論,在討論結束后,開始改寫。還可在改寫完成后,各小組相互傳遞改寫的結果,進行互相之間的評定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給出評價,最后再由教師進行綜合點評,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為學生提出改進意見,加深學業對于知識點的理解與英語能力的運用。
生本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以生為本,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及思維能力的拓展訓練,滿足學生的全面性能力發展需要。而小組合作模式的運行正好滿足了教師這樣的教學期望,教師通過在小組合作模式下開創多元化的合作活動,以此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展開高效的互動探究、分工協作或者交流探討,在強化學生課程學習效果與體驗的同時保證其綜合實力水平的有效提升。首先,在小組合作模式下教師可以開創主題探究活動,為小組成員設置同一主題并引入多元化問題作為教學任務,引導其展開綜合性的探究。
比如在學習教材《Healthy eating》這一課時,教師就可將小組合作探究的主題定為“How to eat healthily?”;并為學生引入多元化問題加強對其思維引導:“What healthy foods are involved in the text?”、“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these foods ?” 以 及“How should we develop healthy eating habits?”等等。基于這些問題的引導教師讓學生從文本內容中提取相關信息進行問題的解決,并根據每個問題在小組內部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并獲知他人的意見與想法,以加強對教學內容及其主旨思想的全面性認知。此外,教師還可以小組合作模式下開展教學情境活動進行口語能力訓練。教師可以為學生選定多元化的口語話題,例如Visiting a doctor,asking for directions,shopping,attending a birthday party等等不同領域的話題開展相對應的口語情境。以此引導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進行角色的扮演,讓學生根據情境的需要進行臺詞的創編。
隨著二十一世紀電子計算機產業的不斷發展,教師也逐漸應用網絡技術促進教學形式的優化,提高教學的效果。在“合作、自主、探究”模式下開展高中英語知識的教學,教師也可以應用微課等現代網絡教學技術進行教學,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開展Computers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應用微課等網絡技術進行這節課的教學。在課下,教師根據本節課文章的內容以及教學目標,將本節課的主要知識融入到20分鐘左右的微課視頻當中,并將制作好的微課視頻投放在騰訊課堂當中。在教師開展課堂教學Computers這節課之前,教師引導學生以檢索關鍵詞的形式,找到教師所制作的微課視頻,并進行自主觀看,從而實現對Computers這節課的自主學習。當教師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再對Computers這節課的內容進行觀看,從而使學生在自主觀看中,實現對這節課的自主復習。
總而言之,在開展高中英語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合作學習中的組員進行優化分配,從而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應用現代網絡教學技術,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并且設計探究性的問題,促進學生發展探究性思維,從而有效開展“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促進英語課堂教學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