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永川北山中學校,重慶 402160)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學習中兩個非常重要的模塊,但是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將它們割裂開來,單純從應試的層面來開展一些模式化訓練。這不僅會影響學生語言思維能力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這種模式會影響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均衡發展,使語文的育人作用發揮受到限制。
閱讀有寫作的有機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語言內化與運用的同步發展。閱讀與寫作在本質上是緊密相連,共通互融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的好詞佳句,如果可以在寫作環節有效運用就能使文章更具可讀性;閱讀過程中學生學得的一些巧妙的藝術手法,可以使一篇簡單的文章層次盡顯。與閱讀相比,寫作的難度更高,而學生寫作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障礙,不能單純從技法的層面為學生生硬解說,而是必須要讓學生大量接觸閱讀文本,從內心逐步內化吸收,才可以將一些難題有效化解,這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有助于問題的徹底解決。
閱讀與寫作結合的第一步,教師可以從以讀促寫入手,鼓勵學生多角度學習和鑒賞文本,并鼓勵學生進行一些個性化的語言創作。以讀促寫首先要求學生能夠讀懂文本,拿過一篇文章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要能透過文字達到與作者情感方面的共鳴,深思作者行文的真正意圖及對讀者的啟發和引導。高中階段教材所選擇的文本在行文和立意方面都帶有很多特色,以這些文本為依托指導學生讀寫結合,可以很好地使學生能力實現多效提升。
以小狗包弟為例,單看題目就知道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狗——包弟,但是在行文上作者沒有用濃墨重彩的筆觸來描寫小狗可愛的外形,也沒有以小狗為中心來重點著墨講授多么動人的故事,作者反其道而行寫得是自己對小狗的懷念和懺悔。通過平實的語言描述,使我們的面前看到的不止是一只生動的小狗,更是一家人溫馨生活被打破的一段過往。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就要指導學生學會批注式閱讀,在讀的過程中隨時把自己的情感有效整理,并試著用同樣的手法來表述自己生活中的一二事,用文本撬動學生筆桿的靈魂。
脫離了寫作而讓學生進行閱讀時,很多學生都非常擅長走馬觀花式的開展閱讀。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就可以多對學生針對性開展一些以寫引讀的訓練,讓學生們留下整理生活中的點滴素材。
2019年高考作文題目一出現就在網上引發了熱議,近年來出題的角度越來越新穎,這就對學生的選材和立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面對一篇作文,教師可以把一些準備工作首先交給學生來處理,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再進行引導。譬如“文明的韌性”這個題目出現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直接把題目呈現在大屏幕,然后以開卷的方式,讓學生們自己去搜集素材。這個時候可以發現學生首先會對自己有深刻印象的素材加緊搜集,而對于一些印象不太深刻的部分則需要到處去翻,最后成文時里面的引用也常常似是而非。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需要鼓勵學生采用摘記、抄錄、標簽標注等方式,注意對閱讀素養有效的加工和整理,這不僅方便了學生寫作借鑒,而且學生對于閱讀的過程會更加投入。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中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一篇文章閱讀的速度非常快,問有沒有讀懂,不懂得地方讓他們及時提出問題,他們的回應非常稀少,但看似都懂的背后學生的收獲其實寥寥。與之相反如果從一開始就讓學生們帶著寫作的心態來閱讀,學生就會更有重點,對素材的提煉也會更加謹慎。
讀寫結合的可切入點也非常多,隨課微寫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從閱讀入手鼓勵學生隨時開展課堂小練筆。針對一篇文章,教師應鼓勵學生多角度閱讀,尤其是一些文言文,很多學生因為讀不懂更加不愿讀,教師就可以讓他們選擇一些小的切入點,展開辯證性分析。通過學生的練筆,教師再去指導學生針對性分析,這樣教學的互動性更強,教學的效果也能顯著提升。
總之,語文教學的過程旨在喚醒,讓學生們可以親自投入閱讀過程之中,生發出心底深層的感悟,并通過個性化的語言來付諸筆端,生成靈動且富有生命的文字。讀寫結合就是要激發學生心底主動進行審美鑒賞與創造的積極性,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搭建一個廣闊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