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酉陽第一中學校,重慶 409812)
寫作是高中英語教學重要的輸出形式,體現學習者的英語運用能力,然而我國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現狀卻亟待提高和改善。就英語教師而言,首先,寫作教學沒有引起高中英語教師足夠重視。由于教學任務繁重,教師更傾向于語法和閱讀教學,沒有設置單獨的寫作課程,寫作僅作為學生的課外作業或者閱讀的附屬。其次,寫作教學模式單一,教師忽視教學過程。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往往缺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多為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基本遵循教師布置任務—學生完成寫作—教師批改作文—教師點評作文模式,缺乏教師的針對性指導;同時,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評價缺乏科學性,教師的評價更關注標點和單詞拼寫等方面,缺乏對學生作文寫作內容、技巧、篇章組織的指導。
思維導圖又稱腦圖、心智圖,于20世紀60年代由英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Tony Buzan提出。思維導圖以分類的信息為組織基礎,從中心主題出發,以關鍵詞或圖形作為分支按照層級展開,通過圖文結合的方法利用線條、色彩、字體、代碼等的變化生動形象地將人們的思維過程可視化,具有發散性、層次性和形象性等特征。
依據繪制方法的不同可將思維導圖分為機繪(借助電子繪圖軟件)和手繪兩種。機繪的優點在于清晰簡潔、規范易懂。手繪的優點在于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獨具特色。高中階段采用手繪方法更方便,學生需要準備橫向白紙和多顏色彩筆。首先,將主題繪制在白紙的中心區域,最好是圖像加文字形式,圖像不必過于復雜,簡筆畫即可;其次,從中心區域的主題出發以分支形式向外發散延伸,同等級的不同分支線條粗度、字體字號相同但顏色不同;最后,用同樣方法繪制子分支,隨著分支級別的降低線條越來越細。
思維導圖應用于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有其獨特的優勢。對教師來講,思維導圖使教學設計更新穎、豐滿;對學生來講,思維導圖使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思維潛能被激發,寫作效果隨之提高。
教學設計是教師為即將開展的教學活動所繪制的藍圖,是連接教師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教學設計不僅是教師課前準備的環節,也是課中指導的基礎,還是課后反思的依據。在課前的教學設計中融入思維導圖,有利于創新寫作教學設計,從而改變死板老套的形式化的教學設計,使教學設計真正發揮其課前準備、課中指導、課后反思的作用。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表達放射性思維的圖形思維工具,能夠激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思維品質,進而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通過小組討論集思廣益,進行發散性思考,確定寫作主題和關鍵詞匯短語,再把關鍵信息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表現出來,幫助學生高效組織思維,梳理雜亂無章的思路,降低學生的寫作焦慮。
思維導圖的圖形和顏色吸引學生的目光,創新學生的寫作模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改進英語寫作教學課堂的枯燥氣氛,使英語寫作教學課堂朝著輕松化發展。在小組合作中,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確定寫作主題及展開內容,學生有機會借鑒其他同學的優秀詞匯短語,在將思維導圖轉化為篇章時可供寫作的詞匯短語更豐富,進而梳理寫作脈絡,提高學生的和遣詞造句能力和篇章組織能力,提高寫作成績。
對于學生來說,思維導圖是陌生的。教師除了在課前的教學設計環節使思維導圖的設計結合新課標要求、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之外,還要在讓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之前要向學生充分介紹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圖文轉換方法和注意事項,并且指導學生如何就作文主題發散思維,產生聯想,進行圖文轉換,使學生欣然接受思維導圖并熟練掌握使用方法,從而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的過程中要做好監督者和促進者,監督學生的討論內容,促進學生的討論進度,合理安排小組討論、繪制思維導圖和撰寫初稿的時間,合理控制課堂節奏。思維導圖的圖文轉化是較為復雜的一個環節,教師要給予充分指導,既不能獨斷式的灌輸,也不能過于自由的放任學生,使課堂有高效有序地進行。
思維導圖在應用到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突發狀況,比如學生不配合導致教師難以控制局面、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有困難等,教師要在課堂結束后反思教學設計和課堂狀況,改進教學活動,使思維導圖真正的發揮其作用,提高寫作教學效果。
思維導圖是新課標下提升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效果的積極探索,將思維導圖科學地應用到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有其獨特的優勢,有利于創新教師教學設計,提升學生思維品質,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促進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效果的提高。但由于教師應用方法不當和學生主觀因素也存在局限性。教師應采取針對性的實施策略降低其局限性,以保證其最大限度地發揮優勢。期待通過對思維導圖應用的探討為其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及相關研究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