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云南 西雙版納 666100)
旅游業的主要產品是服務而非實物。服務產品的特點主要集中在無形性、生產與消費的不可分離性、不可貯存性和質量測評的復雜性上。這些特點,使與消費者直接發生聯系的從業人員成為旅游服務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因素。旅游服務要求旅游從業人員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能力以及深厚的人文素養等綜合性素質。
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與傳統的第一、第二產業側重于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同,其服務對象是人,勞動過程是為人提供有使用價值的服務,其活動側重于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交融和結合,表現出較強的特殊性,這就決定了旅游人才培養應更注重應用性和實踐性。
旅游業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有著極強的行業發展和更新的能力,這就要求從業人員必須是掌握多種知識技能,善于接受新思想、新知識和新技術,社會適應性較強的復合性、適應性人才,要具有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創新的意識和能力、職業遷移能力和可持續性發展能力。
中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點的作用沒有系統的認識,將學校的考試作為學習知識點的唯一動力,長此以往,學生在學校的教學活動中,不僅沒有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還沒有形成符合社會需求的基本技能。在其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旅游業需要更多全能且專業的技術人才,以此滿足社會大眾對旅游的需求,提高旅游的服務質量。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需要保證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點的過程中,及時得到實踐檢驗。從教師的角度來說,要求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將教學重點融合在項目實踐中,在教學的整個環境中,以學生的實際接收能力為主;從學生的角度來說,要深刻認識到專業技能的重要性,在項目實踐中積極總結和思考,學會獨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個人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
目前,許多中職院校的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使用的教材與實際情況有所偏差。特別是與商務禮儀有關的內容,無論是視頻教學內容還是書本教材,其中的知識點與時代的進步發展都有一定的脫節。這不僅是教師沒有認識到旅游服務業的發展速度造成的,更是整個社會對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不夠重視造成的。當理論與實踐不符時,項目的設計與后續的各項工作,基本都處于無實際意義的狀態。對此,中職院校的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需要將強對旅游行業的認識,結合學生畢業后的實際情況,對理論教材進行嚴格篩選。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也需要保證一定的科學性和連貫性,讓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導游實務、酒店管理、景區管理方面都能學到完整的知識體系。只有保證理論知識的科學性,才能保證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旅游管理理論知識中,有很多關于實踐方面的內容,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進行教學,比如案例教學法、管理學習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就是根據理論知識內容,展示相關案例,然后學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案例學習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同時能力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管理學習法就是對教學內容進行模仿聯系,由教師給出條件,然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討論,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識與理解,為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角色扮演法將實際工作場景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進入模仿工作狀態,以此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對該職業的認識,同時能夠提升學習效率。
實訓課教學目的,就是提升學生專業能力,使學生將學習內容應用實際問題中,解決職業存在問題。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演示,使學生了解操作步驟,掌握操作方法。當教師演示結束后,由學生自主操作,教師進行糾正,點評。點評后,組織技能考核活動,檢驗學生是否滿足考核要求。實訓活動中,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專業考核活動中,引導學生考取專業證書,提升自身競爭力與綜合實力。
不論是何種教學模式的實施都要保證學生有著較強的參與積極性,并明確該種教學模式對于其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基于這一情況,中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在實際工作期間就需要有效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為此,首先,可以將情境教學模式與校企合作教學模式進行有效融合,模擬出一些崗位工作情境,例如,在遇到游客投訴問題之后,該如何處理的情境,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所學習到的旅游管理知識點來進行實踐訓練處理投訴問題。其次,需要提升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的趣味性,定期的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校園性質的競賽式活動,在活動當中可以設置多個比賽項目,如,問題搶答環節,實踐演練環節,特定情境下處理問題環節等。由企業的管理者以及學校的教師擔任評委,為學生進行打分,對于表現突出的學生要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以及精神鼓勵。另外,教師在課上講課期間還需要保證講課方式的幽默性,降低課上教學氛圍的緊張感。
綜上,隨著旅游服務行業的不斷發展,社會對旅游行業的專業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這就要求中職院校的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將社會發展與需求融合到教學活動中,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