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娜
(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紅光中小學,江西 撫州 331800)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互聯網深入每個學校的教育教學中。特別是七年級英語,巧妙地利用“互聯網+”,不僅可以為七年級英語教學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而且可以通過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有效地利用課前、課后時間,為英語課堂教學服務,從而實現七年級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七年級英語是七年級學生學習的難點,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經常都是“吃力不討好”“費時費力卻效果不明顯”。有的學生詞匯識記不牢固;有的學生詞匯倒背如流,但在具體語句中卻不會選擇適當形式;有的學生會做題卻不敢出聲讀……總之,不同的學生反映出的英語學習中的問題是不一樣的,但總體來說,每一位學生在英語學習上都有所欠缺。究其原因,還是在七年級英語教學中沒有徹底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作業和能力“一刀切”,因材施教沒有落到實處,在漢語交流的環境中英語的學習是被動的,甚至就是為了應試才迫不得已學習英語。在這種態度的影響下,學生的英語水平是無法真正得到提升的。因此,七年級英語的教學模式必須要有突破,課堂教學方式必須進行改革與創新。
學校教學條件得以改善。隨著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國家對基礎教育日益重視,近幾年還加大了對中小學的資金投入,分批分次為中學配備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采購了相關的英語教學資料,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另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現在手機、電腦、平板等電子產品、無線網已經在普通家庭常態化,這也為“互聯網+”滲透到英語教學中提供了保障。
到英語教學中的動力也許有的學生很不愿意看書,但很少有學生不喜歡利用電子產品看視頻學習,因為他們對電子產品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所以說借助“互聯網+”學習英語,本身就是一種興趣,再加上有聲有色、圖文并茂的動畫、對話等,對學生學習英語來說就是一種動力。在這種動力的驅使下,再配以教師的正確引導、家長的鼎力支持,相信學生的英語學習會更上一層樓。
傳統課堂是教師講,學生聽。新課標推進后,主體關系發生了變化,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主體。打個比方,傳統英語課堂好似教師在課堂上根據自己的設計往外“扔東西”,學生則能“接”到什么是什么;而新課標推行后,通過英語教師利用互聯網進行“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預習、復習,教師上課就不再是根據自己的理解“扔東西”,而是根據學生的需要來“送東西”,學生少什么,欠缺什么,教師就及時地送達,對于英語學習的難點、易混淆點,教師在課上統一強化,課后認真鞏固并及時監督學生查漏補缺。例如,在七年級英語學習時,需要學生養成課前預習以及課后復習的良好習慣。對于學習狀態一般及偏下的學生來說,這一學生群體大多是想要學好英語的,但是由于不知道從何入手,就會逐漸地對英語失去信心。因此,當“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通過“互聯網+”產生后,學生可以有效地利用上述條件進行高效學習。微課之所以成為微課,是因為其在授課時間上較為短暫,只停留在10分鐘之內。所以學生可以在課前,利用十分鐘時間對上課內容進行預習。這樣在課堂上遇到重難點時,可以集中注意力,一舉攻克難關。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聽、說、讀、寫是其基本要求和能力。可是對于一般七年級學校來說,由于缺乏英語交流環境,學生的聽、說、讀的能力普遍欠缺。可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制作或者下載相應的情景對話、課文朗讀、對話練習等,引導學生認真聽、大膽讀、大膽說,這樣不僅提升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糾正了學生發音不標準的現象,而且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聽、說、讀的能力,很好地促進了七年級英語的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學生之所以對英語口語和寫作出現抵觸以及厭煩心理,究其原因是沒有語言環境。例如,漢語是學生的母語,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都是漢語,所以在運用漢語進行口語交流以及寫作時,往往要比英語流暢、順利得多。那么在“互聯網+”運用到七年級英語課堂教學中后,英語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此項技術進行教學資源整合。以單詞表為例,單詞是學習英語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而大部分學生對背單詞十分抵觸,主要原因是背單詞過于枯燥。因此,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中下載單詞表標準發音,讓學生了解正確發音后,繼而背誦單詞。其次,在練習口語交際時,教師可以從教材中發掘文章,并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進行情景模擬,在課堂中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
“互聯網+”背景下的七年級英語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聽、說、讀三方面的能力,也可以讓教師因材施教,有效地查漏補缺,為英語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帶來活力。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開展英語課堂,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