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永菲
(浙江省樂清市淡溪育苗幼兒園,浙江 樂清 325600)
游戲精神就是針對幼兒的特點,對幼兒進行引導,通過游戲對幼兒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讓游戲融入到幼兒的生活以及習慣的培養中。游戲精神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優勢對幼兒進行培養:第一,自主性。幼兒自己就是進行游戲活動的主體,所以在游戲時,幼兒作為游戲主體以及參與者就可以很好的培養幼兒的自主性;第二,平衡性。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體會游戲的自由行,但是任何游戲都會有一定的規則,表面的或者是潛在的規則。這時幼兒就學會在規則中體會自由,兩者之間相互制衡,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不斷進行探索,找到其中的平衡點。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既學會了遵守規則,也能體會到游戲的自由感;第三,創造性。游戲可以引發孩子的創造意識,開發幼兒的好奇心。教師利用好幼兒的好奇心,通過游戲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可以更好的激發幼兒的創造思維;第四,娛樂性。游戲最基礎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快樂,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獲得身心的愉悅。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可以感受到規則中的快樂,投入到游戲中,獲得情感提升,滿足自己內心的情感需求。而且利用游戲精神進行幼兒教育,可以讓幼兒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在幼兒時期為孩子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幼兒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對幼兒進行教育過程中,教師才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也是重要的實施者,可以直接影響幼兒的成長。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學時,要重視對幼兒進行游戲教育,教師應該學會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針對教學的目標,教師應該清楚游戲精神對幼兒未來發展以及幼兒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要作用。教師要積極對幼兒的游戲進行創建以及篩選,通過游戲對幼兒進行培養,用游戲培養出幼兒行為習慣的準則,促進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例如在美術游戲中幼兒可能會亂寫亂畫,不按照教師的要求畫畫,這時教師就可以讓不聽話的幼兒停止游戲。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讓幼兒知道規則的重要性,在游戲中教會幼兒遵守規則。
在對幼兒教學的過程中,要利用好游戲精神對幼兒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加強對游戲的重視程度,選擇積極的游戲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引導幼兒進行學習,提升幼兒學習的效率。游戲活動是培養幼兒行為習慣的重要方式,是幼兒在成長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對幼兒進行學習興趣的培養可以幫助幼兒增加參與游戲的樂趣,更能按照固定的模式對幼兒的行為習慣進行培養,增加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實現對幼兒進行行為習慣的有效養成。
幼兒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心理特點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變化對游戲進行創造以及選擇。以培養幼兒的目的為基礎,對幼兒進行引導以及日常教學工作的開展。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比如教師可以創建“小手愛干凈”的洗手游戲,教師根據兒歌搭配洗手的動作,養成幼兒洗手的習慣,引導幼兒在兒歌的游戲中培養習慣,按照兒歌中所說的步驟洗手。通過游戲的方式對幼兒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改變傳統強硬的教育方式,引起幼兒的興趣,對幼兒進行游戲教學,提高教師教學的質量以及幼兒行為習慣培養的質量。
在對幼兒進行教育以及習慣的培養中,應該與家長合作對幼兒進行教育以及培養,保持與家長的溝通交流,讓家長在幼兒教育中同樣起到關鍵作用,實現家庭與幼兒園合作,運用游戲精神對幼兒的行為習慣進行培養。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也是對孩子的成長起到最大作用的人,所以教師想要做好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工作離不開家長的配合。教師應該學會充分發揮家長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家長會等形式保持與家長的溝通,與家長溝通好對孩子進行行為習慣培養的方式,讓家長在家中做好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工作。教師與家長合作根據幼兒的情況創建符合幼兒特點的游戲,幫助幼兒培養行為習慣,通過游戲精神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例如,開展家長與幼兒一起參加的家務比賽。讓家長與幼兒配合進行物品的分類整理,讓幼兒在小時候就得到動手能力的培養。培養幼兒整理物品的能力,讓幼兒體驗整理物品的過程,懂得父母做家務的辛苦,培養幼兒幫助家長整理物品的習慣。讓家長帶孩子進行活動,可以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實現家長與學校聯合教學,可以為幼兒日后行為習慣的養成起到促進作用。
對孩子來說養成行為習慣的最關鍵時期就是幼兒階段,利用游戲精神對幼兒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有助于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教師在對游戲精神有一定重視后,就可以將游戲精神轉化到教學中,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為幼兒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