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宣華
(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鰲江鎮第九小學,浙江 溫州 325400)
本文對小學科學實驗課的具體教學策略做出分析,希望可以為相關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材料是進行科學實驗的根本,也是引起學生興趣的關鍵。學生在進行實驗操作時使用的器材一定要進行合理的選擇,最好選擇具有一定結構性的器材。具有結構性的器材就是指學生在使用器材進行實驗時,可以在實驗的過程中將自然現象中的關系揭示,了解相關的概念。在進行實驗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對實驗材料的使用進行研究,讓學生自主思考這些材料可以做什么,而且還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發現更好的方法,還能學會實驗的目的以及步驟,這樣有利于學生對結構材料進行多角度的了解。
例如,在學習《小電珠》時,在實驗課上準備一些小電池、小電珠以及導線。首先讓學生對實驗材料進行觀察,找到實驗材料之間的規律,讓學生學會通過自己的分析發現知識學會知識。在學生對材料觀察結束后,教師可以對學生加以引導,比如問學生“你們覺得這些材料可以進行什么實驗?通過這些材料你想到了什么?”在引導的過程中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就是進行科學實驗課的開始。對學生來說,勇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價值更高。教師要合理的進行科學實驗設計,將結構材料與問題相結合,讓學生學會分析以及發現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以及實驗,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效果。用問題引發學生學習科學實驗的興趣,在科學實驗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
現階段很多教師都知道要讓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很少有教師能夠做到,一般都是教師按照自己的想法對學生進行教學。在進行實驗時,教師要做到讓學生學會自己進行知識的探究以及應用,但是想要做到這些學生就要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探索,將課堂更多的讓學生進行掌握,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學會自主進行探究以及實驗,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應用知識。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問題,并且通過學生之間探討的過程解決問題。這只是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基礎,想要真正實現學生自主學習還有很多需要研究的方面。但是最基礎的就是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學會知識,得到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嘗試,動腦思考,表達自己的想法。
學生能夠主動的提出問題就會帶著各種假設進行實驗設計,利用實驗儀器、設施以及結構材料開展實驗,并對實驗進行觀察,研究實驗過程中的現象以及變化,探究其中存在的關系,在實驗的過程中進行科學的探索,這也是實驗課教學的關鍵。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不受常規思維的束縛,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觀點。因為學生的想象力是學生創造的基礎,只有發揮想象將事物想象出來學生才能進一步進行創造。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假設以及實驗設計,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情況、能力情況以及教學內容進行引導。在引導時,教師可以先進行啟發式提問,先讓學生進行驗證性實驗,再鼓勵學生進行實驗的探究以及設計。
例如,在進行《怎樣加快溶解》的教學中,可以這樣進行實驗設計,在桌子上放置同樣大小的杯子以及糖塊,讓學生想一下怎樣才能快速將糖融化,這時學生就會提出自己的想法,“杯子中放熱水、把糖變小”等等,但是到底什么樣的方法才能加快糖融化的速度呢?這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進行實驗,對比哪種方法更快一些。將兩個杯子都加入熱水,一個攪拌,一個不攪拌,會發現攪拌的杯子里的糖融化的更快一些。這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就可以進行實驗的設計以及操作,在探究以及實驗的過程中將問題的答案找出來。雖然學生設計的實驗可能存在問題,但是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自己將實驗完善,調動學生動手實驗的積極性。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孩子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內容充滿興趣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以及積極性,所以教師應該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小學生在開始接觸科學課時會覺得內容復雜難懂,從而就會降低小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這時教師就要對小學生進行興趣的培養,讓學生意識到科學實驗是非常有趣的內容,小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自然也會提升。例如《研究土壤成分》在教學的過程中,課程要求學生要知道土壤的分類以及腐殖質的含量。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土壤的收集,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的操作,這樣學生的興趣就會提升。
科學源于生活,是與小學生生活最密切的學科。學好科學可以提升生活質量,讓學生了解到生活中的科學。科學課的內容可以對小學生的思維進行擴展,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重科學實驗的教學,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