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婷
作為一門大眾化、普遍化的藝術,音樂可以將教師與學生融合在一起,在音樂教學活動過程中實現教師與學生的情感碰撞與交流。尤其隨著我國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方面高素質發展。這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積極承擔起其教學育人的責任,幫助學生深刻領會音樂中所蘊含的感情,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并積極引導學生在節奏訓練中提高其對于相關音樂旋律與節奏的把握。
1.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掌握音樂的旋律與節奏。對于小學音樂的教學,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的節奏,促進其對于整首音樂旋律節拍的認識,讓學生深刻理解掌握曲目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在整個學習生涯中小學階段是重要的練能力、打地基的時期。做好小學生的音樂節奏訓練,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舒緩身心,培養其創新力、想象力,并在潛移默化中見識學生的音樂基礎。
2.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創新化發展。針對小學生而言,表達情感的方式有很多,音樂就是其中重要的表達方式之一。許多小學生可以通過自由編曲填詞或者對各種歌曲的演唱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這就有利于小學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其個性與創造性,通過對節奏訓練的把控,讓孩子們能夠通過音樂來展示出內心的訴求。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在加強節奏訓練,促進音樂教學的同時保證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創新化發展,真正發揚素質教育的目標。
3.引起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與積極自主性。重視其對小學生的節奏訓練,可以在枯燥的學習過程中增添學習趣味,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進而提高其音樂學習的積極自主性。讓興趣引導注意力,提高音樂教學效率。比如在進行《郊游》歌曲的講述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唱歌過程中,適當的在各個節奏中加入拍手的動作,以拍手的節奏訓練,讓學生能夠聚精會神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1.在節奏訓練中廣泛融合詩歌朗誦。在詩歌朗誦過程中,一般選用的都是節奏感較強,情感意蘊豐富,描寫意境優美的詞句,所以,在進行小學生的節奏訓練時,教師可以將相關的學習曲目與詩歌朗誦廣泛的融合在一起。在采用這種方式進行節奏訓練時,需要重點關注朗讀的詞句必須在小學生的理解范疇之內,同時為了加深小學生的理解與掌握,所朗誦的詩歌詞句必須簡單易懂,朗朗上口。在詩歌朗誦之前就是可以先帶領學生熟讀并掌握詞句之間的斷句與節奏的把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歌詞進行熟讀朗誦,并在朗誦過程中通過拍手,跺腳或者擊鼓的方式對歌詞節奏的變化進行打節拍,以便于學生能夠在訓練過程中更深入把握歌曲的節奏變化,提起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
2.在節奏訓練時善于加入各種道具輔助訓練。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各個學校的教學用具也逐漸齊全。尤其在小學教育階段,各種輔助教學的器具在種類和數量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進。在小學音樂的節奏訓練中,為了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把握節奏與歌曲旋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各種教學器具,包括三角鐵、水杯等生活中較常見的物品來演奏音樂,讓學生自己深入探索,在生活中發現音樂,體會到音樂的魅力。
3.增加音樂活動輔助節奏訓練。對于大部分的小學生來說,輕松熱鬧的教學方式更容易引起其對于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適當增加音樂活動來對節奏訓練進行輔助。比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小組內成員各自決定自己所要模仿的節奏,對各種多變的節奏進行個性化的創新性模仿。模仿的方式可以由學生自我掌控,比如通過拍手,跺腳,緩慢或急促的舞蹈動作等。在確定好模仿方式后,教師可以組織小組之間的比賽,讓不同的小組之間互猜對方所展現的節奏,讓學生實現趣味化的高效學習。為了規范比賽形式,保證比賽能夠順利實施。教師可以規定不同旋律節奏的歌曲,《太陽出來了》是輕快活潑的節奏,《詠柳》則需要用中速優美的節奏來展現,而《西湖春曉》則是需要柔美的,清新的,流暢的節奏來展示出西湖美景,讓學生通過自己創作出的模仿形式,展現不同歌曲所需要采用的不同節奏,接著讓其他同學通過對學生代表所展示出的模仿,對歌曲進行節奏匹配。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引起對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廣泛開展節奏訓練的重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積極采用包括融合詩歌朗誦、道具輔助和各種音樂活動的方式對音樂的節奏訓練進行創新性改善。積極秉承著寓樂于學的原則,以便于學生可以在充滿藝術氛圍的課堂中提高其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