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南宮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河北 南宮 055750)
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意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還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所需要學習的語文知識產生探索欲望,調動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下面文章將針對當前高中語文學科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就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一些具體的應對措施。
打造自我品牌,就是教師要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高中生信服你,認為你是他在求學經歷中遇到的最好的語文教師,你是他心中的偶像,值得欽佩、值得崇拜,這樣高中生就會自然而然地團結在你的周圍,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高中生的潛能就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師的教學工作也就能順利開展,教學質量也就能得以提高。
教師要樹立自身形象,就應該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影響高中生,用淵博的知識征服高中生,用自身的成功感動高中生,用妙趣橫生的教學語言感染高中生,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高中生。教師是高中生的良師,又是高中生的益友,融洽的師生關系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的互動。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同時也伴隨著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要認識到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要和高中生交朋友,讓高中生走近教師,愿與老師交朋友,有了良好的感情基礎,也就能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教材中的古詩、閱讀段落等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通常都是該課程內容的“代表作”,具有一定的特定性。想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就需要優化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對教學材料進行改良:首先要緊緊環繞課程中的“語文味”這個中心主題;其次要多方聽取學生和教師的聲音,進而掌握目前的學情。對教學內容進行革新時必須要擺脫傳統教學思維的束縛,平衡師生之間的教學矛盾,轉變教學思維,由單一的教學模式逐步向多元化模式轉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要逐句解釋文意,要引導學生通讀全文,經過從“粗”到“細”的閱讀過程,再結合上下文的段落意思,有助于理解特定語句的深層含義、文章結構特點、行文脈絡以及作者想表達的中心思想等,只有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文章的含義,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語文是培養審美情趣的最好工具。語文是美的,文學也是美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悟美的東西,培養學生高尚、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的品德和情操,挖掘其內在潛能,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要求的目的。傳播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養成助人為樂、勤奮好學的良好品質。同學間互相合作,真誠、有效地溝通,為今后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打下良好基礎。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達到能判斷是非,分辨生活中美、丑、惡,自覺地抵御邪惡,弘揚正氣,吸收釋放燃燒正能量。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掌握了語文的基礎語法知識,為各方面的能力奠定了基礎。
教師可以在語文課上特別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鍛煉學生的膽識和合作能力,組織學生演講、朗誦,表演特技或魔術等,為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使學生學會尊重別人,既豐富了知識面,又大膽地展現和推銷了自己。時間久了,學生由不敢開口說話到逐步流利順暢地表達,表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態勢語也自然得體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了,找回了自信,有的還成為演講高手。除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外,教師還可以親自指導學生進行普通話練習,指導學生把握正確的語速,培養學生的語感,使他們的演講具有親和力、凝聚力、感染力。學生的學習熱情非常高昂,課堂氛圍活躍。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高中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科知識傳授時,往往還是采用落后的“傳授式”教學方式,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大多數學生往往會感受到壓迫感,進而對語文知識學習的過程失去興趣。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通過為學生引入更加新穎、有趣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升學生學習體驗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高中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荊軻刺秦王》這一篇文言文內容教授時就可以將僅僅由教師引導學生對該篇文言文進行閱讀后,再詳細地為學生進行白話文翻譯的教學方式,轉變為教師在引導學生對該篇文言文大概內容都了解過后,讓學生以查閱字典或者相互討論的方式,對該篇文章進行深入的了解學習。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職業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創新課堂,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好奇心,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學生共同進行課后總結,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延伸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保證課堂教學質量。興趣是最好的引導者,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想要高質量地開展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就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合理利用現代教育設備,為學生引入游戲教學等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優化學生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