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銅城學校,江西 九江 332200)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以教師的講解為主線,學生的主體性發揮不夠充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基礎知識,還要學會與他人合作,團隊精神在合作學習中越來越重要。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以全班學生為集體進行合理分組,在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基礎上強調學生的學習效率。
合作學習中要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對班級學生進行有效的分組,是進行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為學生選擇良好的學習伙伴是合作學習的重中之重。在學校中有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傾向于和日常關系融洽的學生進行學習,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傾向于和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合作。在合作學習實踐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多邊形適當地做出改變。
對學生進行分組有不同的形式,教師在分組時需要綜合考慮班級內部情況,合理分組。但是無論以什么方式分組都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劃分,因為合作學習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學習成績。通過小組內部不同的看法,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提升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小組內的分工對于合作學習也是至關重要的,每個小組要選擇出相應的小組長,在進行學習討論時對學生進行管理,對于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小組長酌情為組內成員進行分工,保證每個學生在小組內都有事做,在討論時都能積極發言。
例如在2、3、5倍數的特征教學中,教師對班級內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從而將合作學習的效率最大化,教師根據成績對學生們分組,使每個小組之間的學習能力盡可能均衡。然后為各個小組制定合作探究的學習任務,小學生都學習了乘除法運算的知識,學習任務可以設置為在從1-50的數字中分別尋找2、3、5的倍數,小組內要選出一名學生在紙上做記錄。對于教師制定的學習任務,小組內成員可根據學習能力合理分配任務,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在對1-50的數字進行篩選以后,引導學生觀察2、3、5的倍數有什么規律,如果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瓶頸,教師要進行適當的提示,比如5的倍數都是個位數是0或者5的自然數。通過適當的提示增加學生合作探究的動力,有利于培養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力。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小組成員的選擇與組合對于小組合作學習效果非常重要。在一個學習小組中,每個成員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一定要是配合度最強的。所以,教師在給學生分組時要多下功夫,綜合考慮每個學生的特點,力求最后的小組配合力較強。在整體分配中,還要保證各小組實力的平衡,以便充分實現小組之間的合作競爭。讓成績好的學生幫助成績差的學生,有助于提高整個班級的水平。在分組時,一般讓4-6個人為一個小組,可以考慮讓組員輪流做組長,鍛煉每個人的領導能力。小組分好后,要明確每個組員的職責與角色,使大家分工明確,更加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在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時,應該給予每個成員發言的機會。此外,教師應該明確各組的學習任務,可以通過小組加分的方式提升學生小組完成學習任務的積極性。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制定小組規則,讓小組成員有秩序的回答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和團隊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充分發揮個體和集體的力量。
每次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的評價很重要,小學生十分重視教師對自己的評價,因此,教師進行相關工作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重視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小學生受個體差異性影響,學習能力有很大差異,教師要提升全體學生的數學素養,針對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合作學習完成后,優先提問,以和藹、鼓勵的語言激勵該學生,培養自信。第二,分層評價。針對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教師建立適合的評價標準,科學、客觀的展開評價,教師要注意的是將學生做好分層,保證評價過程。例如,對于能力強的學生,其評價標準為思維擴展和創新能力方面的提升情況;對于學習能力弱的學生,重點強調其知識點掌握情況。利用這種分層評價,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第三,過程評價,傳統評價以學生成績為主,這已經不符合現在的教學理念,教師將評價的中心放在學生學習過程和問題解決能力上,可以令學生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
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白一定的道理,合作學習并不僅僅是一種形式,這樣做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學生成績,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在合作教學中強調合作的重要性。小組合作在初始階段可能對教師和學生都是極大的考驗,但是只要每個人都全身心地投入,發揮自己的智慧,理清學習思路,組長進行任務分配,組員積極配合,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效率,學習收益才會最大化。這樣學生不僅適應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引下的互助合作,而且在課后的各項活動中更獨立更團結。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養成數學學習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對于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進行小組內部討論學習,得出學習結果,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