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九團中學,新疆 阿拉爾 843300)
隨著信息技術廣泛地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掌握基礎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成為我們適應社會的基本要求。在這樣的社會發展情況下,教育領域越來越注重對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在初中教學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受重視度提高,教師要貫徹落實教學行為。
教師是主要的施教者,教師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如果想要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一杯水”的話,那么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只有教師擁有足夠的信息技術專業知識,才能輕松地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隨著社會發展,信息技術發展,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加,學生接觸到的知識面更廣,如果教師沒有足夠的知識基礎的話,很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也需要關注信息技術發展趨勢,掌握發展最新動態,不斷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汲取教學經驗,與同事合作學習,課后翻閱研究更多的知識等,通過多種途徑,提升自己的教學素質,使自己的教學能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能力,為學生展現出高質量的教學課程。
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進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課程知識,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課程的興趣。信息技術中有很多比較抽象的知識,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學習效率不高,針對教材中難懂、抽象的知識,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例如,在學習計算機硬件的相關知識的時候,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教師可以提供壞掉的計算機設備,然后在教室里面拆分計算機,為學生進行計算機硬件的直觀展示,然后結合教材進行講解,之后,邀請學生親自感受計算機各個部分的組成零件,更好地理解計算機硬件是什么,各部分計算機硬件安裝在計算機的什么地方,發揮什么作用。如果條件不允許的話,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直觀展示。總之,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合理地選擇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活動。
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運用知識,教師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傳授給學生相應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布置一定的學習任務,鍛煉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例如,在學習制作節能小海報的時候,教師除了需要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講述制作海報的過程,進行一定的示范操作之外,還需要將制作小海報的教學落實到學生的實際行動中,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合作完成海報制作。在合作的過程中,不僅有助于學生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生之間還能進行取長補短。另外,學生是具有差異性的個體,學習水平有所不同,教師為了幫助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成功,需要進行因材施教。例如,在學習制作幻燈片的時候,有的學生以前已經學習過如何制作幻燈片,教師就可以直接給已經學習過相關知識的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他們直接制作幻燈片。如果他們在制作幻燈片的過程中存在疑惑和困難,教師再給予幫助。針對沒有學過的,就需要教師先講解相關知識,然后進行幻燈片制作示范,最后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制作幻燈片。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有主動學習的意識,更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學到知識,教師必須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多創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不管是教學方法的選用還是教學反饋,最好都能夠參考學生的意見。教師可以在一節課快要結束的時候,組織學生對下節課的教學方式進行建議,談論是使用多媒體教學,還是使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指導的方法。當然這只是參考意見,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意見酌情采納。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充分地感受到自己是學習主體。另外,教師在課堂中,多為學生創造自主討論,自主發言的機會,讓學生知道學習是自己的學習,不是教師強迫學習,心理上更愿意接受課堂教學。課堂結束后,教師需要學生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總結,對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評價,提出建議,然后由某個學生代表,將學生的意見收集起來,所有的意見都是以匿名的形式呈現。不管是課前建議教師使用何種教學方法,還是課堂教學中多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活動,還是課后,教師讓學生進行自我總結,都是以學生為主體展開的教學行為,充分地將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出來,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質,然后需要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任務驅動、因材施教以及做到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合理地運用各種教學策略,才能提高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效率。以上,僅為個人針對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策略探討的一點拙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