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華
(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第四小學,河北 承德 067000)
愉快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觀念,以培養學生學習情趣為核心,以“樂教”“樂學”為特色,為教育教學改革打開了新思路,開辟了新途徑。
愉快教育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目標,使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和單純追求考分的壓力下解脫出來。教育者正確運用適合兒童年齡特點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創設生動、活潑、和諧的教育氛圍,激發學生的情趣,喚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以最佳的精神狀態自覺地參與各種教育活動,從而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主動、充分、和諧的發展??梢?,愉快教育是一種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教育,是一種教者創設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的教學環境和學生發揮主動性、能動性,保持最佳學習心態的相統一、和諧的教育,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愉快教育盡管是一種教育觀念、教育思想,但在教學過程中,它決不能停留在觀念、思想的層次,而必須轉化到操作層次。教師在課堂上應遵循愉快教育的原則和實踐目標,創設體現愉快教育的教與學活動。
第一,課前,教師必須要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知識結構、編寫意圖;準確把握教學目的、要求;切實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識水平,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充分預設課堂教學中可能發生的問題,做到有的放矢,水到渠成。在此基礎上,課上首先提出具體、明確、恰當、可測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本課時要學習什么內容,學習目的、要求是什么,學到什么程度等。這樣可使教師怎么教就怎么學的“要我學”就能轉變為學生積極、主動的“我要學”。實踐證明,只有學生學習目標明確,才能學得主動、學得積極,才能產生求知欲望,讓全班學生能自始至終主動、積極、愉快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
第二,在新課教學時,教師要根據知識的遷移規律,依照學生“由已知到未知”的認知規律,從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入手,做好知識的“鋪橋搭路”,使學生在知識的正遷移作用下,運用已有知識,學會新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加上教師精心設計的有啟發、思考性的新課導入語言,使學生進一步排除學習新知識的心理障礙,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愿望,產生了要學會數學的信心和毅力。
第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把提高與發展每個學生作為教學的落腳點。因此,教學中要堅持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實行“層次教學”。教師要創設一個民主、合作、和諧和課堂氛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各自的實際水平基礎上主動、充分的發展、提高。教師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新知識的重點處、難點處和關鍵處,設計富有思考性和趣味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身的眼、耳、腦、口、手等各種感官獨立自主地去思考、討論,直至抽象概括。
第四,數學課的練習設計很重要,不僅鞏固所學知識,主要是通過必要的練習,實現由知識向技能轉化,漸次形成技能。教師應精心設計每一個層次的練習題組,體現教學的針對性、階梯性、思考性。這樣既強化了練,又使學生不覺得枯燥無味。
第五,科學地評價數學學習成績,穩定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培養學生學好數學的責任感。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分數觀”“學生觀”,評價一定要慎重,講究科學性、藝術性。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對學困生要多幫、多指導,鼓勵學生在與全班學生總體水平和自己以前的教學成績作橫向、縱向的比較中,發現自己進步的地方,激勵學生“要學、能學、會學、學好”。
愉快教育絕不是“不留作業”的教育、“玩玩樂樂”的教育。那些過于追求形式上的熱熱鬧鬧、說說笑笑,輕松快樂的表面化作法是一種十分危險的傾向,也不會有正確的、完美的愉快教學操作,只能搞亂了愉快本質的含義。
不能把愉快教育的落腳點只投在“樂中教”“樂中學”上而忽視“樂中發展”。如此行事,愉快教育的原則只能保留“愉悅性”一條了。要防止此種傾向,不能片面理解樂教與樂學的本質。教師樂教是用敬業精神去感染學生,尊重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重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教者津津樂道,學者津津有味。樂教是樂學的前提,樂學是樂教的結果,只有教師樂教,才能促使學生樂學,使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
總之,愉快教育為小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愉快地學習,為小學生身體與心理、才能與品質全面和諧的發展,為克服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弊端,開辟了有效的途徑。當前在探索21 世紀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教改實驗中,實施愉快教育確實是一種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好途徑,值得進一步深入實踐、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