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進
(河北省承德市雙塔山鎮中心小學,河北 承德 067000)
進入二十一世紀,信息技術的大量使用,對小學科學的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和學的傳統觀念以及相應的學習目標、方法和評價手段.其最終目的是追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科學知識。然而,由于認知對象的廣闊性、抽象性、復雜性,教材內容簡扼性,以借助信息技術來達到教學目的,將科學和信息技術進行整合。一方面,網絡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超越狹隘的教育內容,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讓教學“活”起來,可以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另一方面,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成為知識的共同建構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適應教育發展,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的一種有效途徑。
我國的地域遼闊,祖國河山壯麗,各種資源豐富,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學生獲得知識的真正唯一途徑是書本,但真正要達到學生全面發展,還需依靠多媒體技術,那用什么教學方法來學習與了解呢?這樣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中強大的網絡媒體,利用學生已有的上網技能,把課題提供給學生,然后就讓學生根據研究內容自己上網去尋找與之相關的材料。通過這種形式,學生能找到很多與研究內容相關的材料。然后再把搜集到的材料制作成幻燈片,在課上以“我來當一回小老師的”形式,展示給大家。這樣一來,學生不光是通過自己動手尋找到了所研究問題的答案,還學會了本課以外的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把網絡作為一種工具和手段來搜集資料。我們要做的是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而并不是學到了什么。
科學課教學中往往有一些抽象的、難懂的現象,要求學生掌握,但由于空間性、地域性和季節性等原因,在搜集實物教材方面會遇到很多困難,教學時這些內容就成了教學難點。但如果運用課件,就能直觀、形象地將這些現象表現出來,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如《巖石》,這課中巖石的風化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課堂上學生難以觀察到的現象,利用多媒體視頻動畫或教學專題片,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達到實地考察的效果。如對于卵石的形成,首先呈現在河道上游巖石受風化的畫面,使學生知道巖石在風化作用下產生碎石、沙粒;然后重點表現在水的搬運過程中,河道中游的碎石與沙粒相互摩擦,逐漸失去棱角,變得越來越圓,最后到河道下游,形成了又圓又光滑的卵石。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獲得對卵石的正確認識。學生學地有趣、輕松、牢固,比單純講解的效果好得多。在這里課件起了突破難點,化難為易的重要作用。
良好的探究的習慣是指:正確使用器材、探究進行記錄、思考等行為。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形成、矯正學生的探究習慣,已初見成效。如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的實驗報告單,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撰寫實驗報告的習慣,利用CAI 的直觀性讓學生判斷習慣的優劣,從而培養學生好的探究習慣。如:《細菌和病毒》《生活中的真菌》等許多課的教學中,涉及的知識很多,教師并不能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全部講授給學生。于是為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一方面把與之有關的知識,圖文并茂地一同輸入電腦做成課件,教孩子怎樣利用課余時間去查找讀取,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提供了資源。另一方面設置信息課,讓學生到電腦機房上網查找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并把自己認為是有價值的東西摘抄下來,培養學生上網查找資料能力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決定課堂容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的接受能力,現代信息技術給了學生多重感官刺激,加快了學生的理解進程,相當于增強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縮短了學生對同樣內容的接受時間,為增大課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另一方面,課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書方式、速度的影響,尤其在需要板書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圖比較多的課堂上,粉筆書寫和作圖對數學課堂教學的進度起到了較大的制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存儲功能可以根據需要把一些圖形、題目、題目的分析或解答過程等預先存儲在電腦當中,課堂上適時地在學生面前再現出來;還可以利用計算機高速處理信息的特點,在課堂上快速、準確地進行作圖,為數學課堂教學增加知識容量。通過計算機軟件,教師可以對教學目標信息進行實時控制,可以在任何時刻讓某段文字、某個圖形出現,也可以在任何時刻讓客觀的存在隱去;可以隨機做出圖像;可以對屏幕上出現的運動對象隨時干預,像電影定格一樣使之靜止在某一畫面上,以對某些需要強調的運動結果進行特寫;可以對圖形(或圖像)進行局部放大等等。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強化對學生的多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形成接受知識的最佳氛圍。課件在科學課中的運用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當然,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可能完全替代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但它能很好地解決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難以解決的問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課件輔助教學是教學改革的方向,隨著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研究人員水平的不斷提高,應用范圍會不斷擴大,配套軟件會不斷涌現,現代信息技術在科學教學中的應用范圍和方式必將飛速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