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珈磊
(南充市西華師大附中,四川 南充 637600)
語文是學生基礎課程之一,在任一學習時期都極為重要,可視為串聯其他學科內容的主線[1]。高中語文在新課改背景下,強調學生生命體驗與語文知識的映照,在高中語文的重點學習板塊中,如閱讀、理解及寫作上應探究總結相應的學習方法及技巧,以提高語文學習及鑒賞能力。
高中語文以素質教育為教學宗旨,主張調動及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思維及創新思維,豐富學生人文積淀。在新課改下,高中語文在教學上已經從原有的教師主導下的課堂設計轉變為以學生主動學習及合作探究為特點的新型教學課堂形式。作為高中學生而言,除了在語文學習中參照教師及教材給出的學習理解方法外,應總結并掌握更為多樣化的學習方法。從當前教學實踐看,高中語文學科教學方法主要有自主學習法、體驗學習法、合作學習法等,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力,采用相應的學習方法,發現語文之趣。
高中語文學習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但學習過程不能照本宣科或循規蹈矩,而是要因地制宜,結合高中語文課程內容板塊,做好學習方法的總結,下面概括相關要點:
高中語文知識體系中,閱讀是較為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語文學習的難點所在。語文閱讀學習環節,學習方法要點有:第一,了解語文閱讀素材及文章主旨大意,對作者寫作背景、動機及思想感情進行判斷分析。第二,根據素材及文章內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總結各種類型文章在閱讀方法上的差異。例如,在名家名作的課文閱讀學習中,應采用精讀閱讀法,對文章中的經典詞句做細細揣摩及品味。對文章中的精彩段落隨時摘抄等。在自讀文章的閱讀上,可采用泛讀方式粗略預覽,不糾結于文章段落的每一句話。第三,閱讀素材量應多多增加,如在語文課本素材閱讀基礎上,多從新聞雜志、報紙書刊、課外讀物中積累閱讀量,潛移默化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第四,對語文閱讀中的重點題材類型,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等多種文體進行對比,從文體中發現文章段落布局及整體立意上的不同點,了解熟悉語文文體下作者常采用的修辭手法及內涵旨趣。第五,閱讀學習可以與寫作學習保持同步,通過閱讀來帶動寫作,為寫作提供文思源泉。在作文寫作中,通過運用前期閱讀學習中摘抄的優美語句進行仿寫,可以打通語文閱讀與語文寫作之間互通有無的通道[2]。
高中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因遇到問題而產生厭學或畏學心理,進而影響到語文學習整體質量。針對這一問題,作為學生而言,在語文學習問題,如閱讀理解,古文賞析中面臨字詞晦澀,理解偏差等實際問題,一方面可以向教師及學生尋求幫助,另一方面可以發揮主動性,通過使用工具書,解決相關問題,總結學習經驗。例如,對古文部分篇章的學習,可以參考課本注釋及古漢語字詞典,對其中起到提綱挈領的字所具有的多重含義進行提煉,從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再比如,在某些名篇背后有不少的同類作品,這些作品借助工具書及參考資料,可以讓學生全面了解作者的寫作心境及寫作風格,從而強化該作品的識記及理解。此外,使用工具書的過程就是講語文學科知識點加以串聯的過程,是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徑。
高中語文學習不僅要以個體為中心展開探究學習,也需要立足學生群體采用合作學習方法,通過兩種學習方法的結合,深入剖析語文的本質及學習規律[3]。在自主探究學習中,圍繞問題進行分析,運用發散思維,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例如,高中語文有關小說部的學習,因其獨特魅力在于小說的情節設計,學生在學習中需要熟稔小說“人物、環境、情節”等三要素,對三要素在人物塑造,環境營造及情節推進中的作用及內在關系做深入研究。而在合作學習環節,主要目的是通過合作來激發學生聯想能力,培養學生文章閱讀及寫作潛力。在具體采用該方法時,可以以話題為核心,如魯迅文筆風格辨析,文言文翻譯等,通過小組討論及分工,集思廣益,解決相應問題。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中,針對課堂內容的消化很大一部分需要在課下消化的問題,可通過高中語文練習及作業完成的方式進行鞏固吸收。一是要借助教材中的語文練習題對基本的字詞句等知識點加以練習總結,活躍解題思維。二是要以質量為目標,形成語文練習錯題集,對易錯知識點做歸納。三是在語文知識點復習重溫上要注重方法,在練習時本著由點及面的原則,從一個知識點遷移到另一個知識點。四是在語文作業完成上,應保證速度和質量,如遇到作業難題,通過工具書及網絡學習資源進行解決。
高中語文學習需要把握重難點,在遵循教師的布置及安排的基礎上的,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總結相應的語文學習方式方法。在語文閱讀、語文寫作、語文練習、語文作業等各個環節形成適用于自己的學習思路及方法,從而切實提高高中語文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