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鳳玲
(青龍滿族自治縣第二中學,河北 秦皇島 066599)
當前在綜合素質教育培養理念的持續推動之下,我們在高中數學的教學改革工作中,也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要借助數學學科自身的優勢,對學生進行精神文化的教育,促進他們人格的健全發展,以及思想品德和法律修養的提高。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如今,高中教師將傳授數學知識作為教學的重點,而忽視了數學文化的滲透。數學文化的缺失主要表現在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過于傳統、教學內容缺乏創新和拓展、教學評價比較泛泛,缺乏具體等方面,因此,如果將傳統文化的內容融入進來,學生們的學習品質會得到培養,人格品質也會得到熏陶和教育。這間接的也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量,影響到了學生在學科學習中的滿足感。所以,在高中數學學科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數學這門學科在發展的過程中,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聯系,而且是一門非常基礎性的學科,很多學科的發展,都是建立在數學的基礎之上,都離不開數學的作用。數學文化傳統在學科教學中進行滲透,具有很重要的價值,而數學傳統文化的界定問題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數學這門科學,它是以人們的現實生活需要以及現象作為研究的對象,在人類文明當中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在數學學科的發展過程中它建立起來獨特的數學哲學觀念和哲學方法論。可以說既是一種文化現象,同時也是一種科學的發展的產物。數學給了人們從符號角度去觀察理解世界的可能,所以,對于數學傳統文化的內容來說,哲學的豐富內涵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特點。數學是人類活動過程的產物,同時也在創造著人類的生活改造的世界。在高中數學學科的體系中也特別增加了數學文化這樣的模塊。這從教育指導思想的角度強調了數學文化的重要性。數學傳統文化體現的,不僅是中國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全人類的。數學的發展也離不開這些濃重的文化色彩,也離不開這些非常寶貴的文化精神類的財富。數學文化在傳承和發展當中不斷地擴大在傳播的過程中,主要呈現出來一些自身的特點。數學文化有其相對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正像人類社會的特點一樣。與其他的學科包括哲學,歷史,地理等,有著非常豐富的聯系和交叉的內容,也促進了自然科學的飛速發展。所以,在高中數學的課堂上,教師要立足教材的實際給學生適當延伸數學傳統文化的內容。
重視數學傳統文化,對于學生成長發展的意義和價值。這也要求我們以教材作為依據結合教材上的具體內容來開展傳統文化的滲透工作。而且學生的主動性要更充分的發揮,在這一個過程中文化的內容并不是老師告訴學生更重要的,是學生結合自己的個人經歷去體驗總結和歸納。當然,要根據具體的學科知識內容進行靈活的調整。比如有些學科的內容與數學文化有很密切的關系,同時又是教學中的重點,學生可以通過情境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充分地進行學習數學文化史的探索。在探索數學文化史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這些內容的理解和認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角度去思考這些數學知識的價值。因此,高中數學的教學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多地參與的機會,特別是在文化傳承和發展方面學生既是文化的接受者,也是傳播的發起者。所以,只有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才能讓數學傳統文化的價值得以有效的體現。
數學這門學科的發展過程中,與很多學科的發展都產生了密切的聯系,所以數學與歷史地理,這樣的人文自然學科與藝術類的學科等,都有著非常頻繁的互動。可以說,很多學科的發展都以數學作為基礎,那么,在數學的傳統文化史當中,也很容易找到更加多元的信息。所以,在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培養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科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適當的綜合素質教育,比如美學教育。學生的審美標準正在建立的過程中,關于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們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要依賴直覺,也有很大一部分程度需要我們依賴理性思維的參與。而理性思維的參與必不可少的一個工具就是數學,我們通過數學來進行著各種計算和權衡,從而得出一個結論,所以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上什么時候數學都有它獨特的角度和令人信服的依據。在高中數學的課堂上,數學傳統文化的滲透,不是刻意為之,而是自然而然地加以展開,因此,高中數學教師也要充分地發揮學科自身的特殊性,廣泛的收集挖掘數學文化史上的燦爛瑰寶。讓學生們能夠跟隨老師的教學安排,自然而然地對這些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帶著對人類社會的深切關懷學習數學,掌握數學和應用數學。所以,借助數學文化史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數學這門學科的教學工作不能忽視對學生的人文精神的培養,人文教育要自然地融入進來,并且教師要發揮數學學科的特長優勢,將數學傳統文化的內容融入到數學的教學中來。高中數學的教學活動還需要教師引領學生進一步的關注傳統文化,特別是我國在數學文明史上的突出貢獻,激勵學生,讓他們對數學學科保持更加持久的學習興趣,在數學的學習中有更多的投入和收獲。高中數學教師要注重傳統文化滲透的自然性,要與學科教學活動結合在一起,適當的引申,促進學生的思考和參與,從而讓傳統文化的教學發揮實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