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霞 崔慶紅 郭新峰
(1.安陽職業技術學院 2.安陽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河南 安陽 455000)
現代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個產業融合才能產生理想的經濟效果。產業融合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也已是世界各國產業發展的一種選擇,它逐漸變成產業提高生產能力和競爭力的一種發展范式。產業融合更加彰顯了”跨界合作”的發展理念。休閑娛產業樂和體育兩個產業,進行融合發展,具備強大的政策支持和社會環境。
休閑娛樂產業就是為滿足人們娛樂休閑而組織起來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一般涉及到國家公園、博物館、體育(運動項目、設施、設備、維修等)、影視、交通、旅行社、導游、紀念品、餐飲業、社區服務以及由此連帶的產業群。休閑娛樂產業不僅包括物質產品的生產,而且也為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提供保障,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體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部門,具有與其他產業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場效益、講求經濟效益,同時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產業部門的特性。其產品的重要功能還在于提高居民身體素質、發展社會生產、振奮民族精神、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明的全面進步。
2019 年9 月2 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五大戰略任務,到2035 年,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綱要》的出爐,讓體育產業具備了長期投資的高確定性,也為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提供了政策保障。并且我國將把體育產業發展納入“十四五”規劃,并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全民健身和體育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隨著中國居民人均體育消費支出的不斷增加,體育消費市場將有更大增長空間。同時體育產業還是新興產業,能夠融合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伴隨新興技術的誕生,會不斷涌現出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具有極強的成長性和可持續性。融合創新是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只有體育與其他產業加速融合,才能拓展體育產業發展潛力和空間,帶動相關產業協同發展。積極探索促進發展的工作方式方法,研究相關政策措施,借鑒西方國家先進經驗,探索休閑娛樂產業與體育產業融合的途徑和模式,為融合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
在21 世紀,娛樂休閑將不斷地演變為人類生活的中心內容,人類對"進步"的定義也將發生根本的變化。傳統意義上的"進步"往往意味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時至今日,物質財富的滿足將讓位于人們追求充實的精神生活。發展的質量標準,將定位于人的生存質量、生命質量以及人的全面發展。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在致力于改造世界,而在新的世紀中,人類將會更多地致力于改造自身。因此,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著名的休閑研究教授杰弗瑞·戈比預測,在稍后的幾年,休閑的中心地位將會加強,人們的休閑概念將會發生本質的變化,在經濟產業結構中休閑產業的從業人員將占整個社會勞動力的80-85%,休閑服務將從標準化和集中化轉向個性化服務,人們對休閑與健康之間的關系倍加重視,應運而生的休閑教育將占教育事業的極大份額,這為娛樂休閑產業、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空間。經濟的發展帶動城鄉體育產業的發展,無論是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各項活動的組織,都有極大的發展空間。休閑娛樂與體育產業業的融合,更有可能催生萬億級的大市場。
奧運會的成功申辦為我國體育、娛樂休閑產業的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不論是體育用品產業、體育勞務產業、信息產業,還是休閑消費都會得到數量無限的商機。一是體育場館的建設和經營促進投資需求的增長;二是體育用品市場的開發的關聯效應產生大規模的奧運營銷商機;三是體育無形資產從包括贊助體育活動、購買電視轉播權或網絡轉播權、購買體育冠名權/冠杯權到壟斷廣告代理、明星造勢、特許使用權等,成為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本來源;四是促進全民體育休閑、娛樂消費的增加,居民體育休閑運動的消費,購買體育用品的消費,以及購買體育賽事門票等的消費,都有明顯的景氣度增加。因此,我國體育娛樂休閑業在奧運期間將出現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好商機。
實施“休閑娛樂+體育” 戰略,推動休閑娛樂、體育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培育新業態。深入實施”互聯網+”戰略,推動產業與科技融合發展。統籌推進各類休閑娛樂健身項目的開展。
1.運動保健型項目:主要包括各種球類、健身房、桑拿、洗浴、美容美發、足道按摩、水療SPA 等,如經濟型酒店。
2.游樂刺激型:主要娛樂方式包括酒吧、量販式KTV、舞廳、電子游戲室、激光靶場、激光狩獵、游戲大炮、射箭、室內水上游樂中心等。
3.觀賞體驗型:觀賞體驗型項目是以影視播映、歌舞文藝表演及其他表演等視聽欣賞為主的休閑娛樂項目,主要休閑方式包括在酒店設立影視廳,播放諸如環幕電影、動感電影、水幕電影等,音樂廳,劇院等。4、文化休閑型:文化休閑型項目主要是針對具有一定文化品味的群體而設置,因此酒店的整體環境氛圍設計要求相對安靜、閑適、文化氣息濃厚,主要活動內容包括書吧、茶館、水吧、咖啡廳、陶吧、工藝自助吧、網吧、玩具吧等。
加大文化資源和體育資源普查、梳理、挖掘力度,以文化創意為依托,推動更多資源轉化為娛樂休閑產品。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內涵的娛樂休閑商品。建立一批文化主題鮮明、文化要素完善的特色休閑娛樂項目。支持開發集文化創意、度假休閑、康體養生等主題于一體的休閑娛樂綜合體。推出更多研學、尋根、文化遺產等專題文化旅游線路和項目。
統一有序、供給有效、富有活力的市場是休閑娛樂與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要以體育市場綜合執法改革為契機,推動體育和休閑娛樂市場培育監管工作一體部署、一體推進。鼓勵休閑娛樂機構和體育事業、企業對接合作,支持休閑娛樂和體育跨業企業做優做強,推動形成一批以休閑娛樂和體育為主業、以融合發展為特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創新創業平臺和眾創空間服務升級,為融合發展的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合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對融合發展的新業態,要及時加強關注、引導,不斷更新監管理念。建設信用體系,實施各類專項整治、專項保障活動,開展重大案件評選、舉報投訴受理、證件管理等工作,要休閑娛樂化市場、體育產品市場統一考慮,一并研究。
產業融合發展沒有通用模式、統一標準,類似城市之間可以互相借鑒。管理上要有更靈活的機制,更合理的引入市場的競爭手段,少一些行政強制措施,簡政放權,給經營者更多的自由經營空間。在發展過程中中以“創新、共享、協調、綠色”為理念引領,強化生態文明,以改善休閑娛樂、體育產業發展環境;重視規劃,以優化休閑體育空間結構;探究發展規律,以因地制宜的發展休閑體育產業;推進公共服務,以破解產業發展的矛盾;堅持市場主導,以增強產業發展活力;鼓勵社會參與,以建立有效的需求表達機制,保證體育、休閑娛樂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