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婧
(黑龍江省鐵力市公證處,黑龍江 伊春 153000)
(一)依法治國背景下的客觀需要。國家在踐行依法治國的國策層面上明確了基本態度,將依法治國確定為法治社會建設的基本方略。公證法律服務的開展與深化,作為凸顯法律公正性與實用性的重要組成之一,必須要借助于公證服務理念的因需轉變,確保公證法律體系融入現代社會法制體系之中,并在踐行時逐漸提升公信力與影響力。從這一方面來看,積極創新公證服務理念,能夠為依法治國理念的落地實施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適應法律發展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我國法治建設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逐漸趨于完善,而公證作為司法體系的重要組成,公證法律服務和公證服務理念也必須緊跟社會的進步、法律的發展,進行適應性的變化,才能在新時期更好的發揮公證的服務職能和法律意義。特別是在當前,我國所倡導的“放管服”背景下,公證工作更應該適應和服務廣大人民群眾。從宏觀角度來看,法律的變革與時代的發展,對公證法律服務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反之,公證服務理念的創新,也能夠使公證法律的拓展得到補充,這對于我國司法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也起到了推動作用。由此可見,公證服務理念的創新,既受到了法律的影響,同時也反作用于法律的改革與發展。
(三)提升公證法律服務的公信力。公信力是公證法律服務賴以生存的根本。在依法治國取得顯著成效,公眾法治思維、維權意識不斷提升的背景下,社會各界、廣大群眾對公證的需求進一步提升,對公證的要求也更加的嚴格,保證公證過程的透明與規范,公證結果的客觀與可信,是新時期公證法律服務追求的目標之一。公證法律服務在服務理念變革中,不僅可利用創新理念的貫徹來轉變公證服務理念,還可融入人本化理念、創新公證服務理念,以便公證法律服務更得人心,更具有公信力。從公眾角度來說,具有足夠公信力的公證法律服務,才能獲得公眾的信賴,進而為公證工作的更好發展提供廣泛的群眾基礎。
我國公證行業經過不斷的革新與發展,基本上能夠滿足社會大眾的公證服務需求。但是必須要認識到,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過程中,公證法律服務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誤區。例如,部分公證人員存在較為明顯的慣性思維,在公證法律服務中習慣于套用“模板”,不能根據社會發展和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變通,不利于公證服務的創新。還有就是沒有深入了解當事人的主觀需求,導致當事人的體驗較差,今后再進行維權時,不愿意選擇公證方式,這也會影響公證法律服務在社會大眾中的形象。除此之外,像公證文書的認可度不高、公證法律服務的內容與方式缺乏創新等,也都是現階段公證工作開展與發展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一)公證體制的創新。完善的公證機構體制,能夠為公證法律服務的提供和公證工作本身的創新提供必要的保障。近年來,我國公證體制在“創新-實踐-再創新”的循環中,逐漸的趨于完善。但是我們也應當注意到,不同地區的公證需求存在較大差異,為了促使公證事業健康、持續的發展,加快構建更加合理、統籌協調的公證體制,成為當下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創新公證體制時,要謹慎的遵循“統籌兼顧、分步實施”的原則,賦予公證機構更多的自主管理權,提供編制保障、財政保障,完善激勵機制、推進合作制公證機構試點。既要賦予公證法律服務更多的活力,又要確保公證機構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的同時,讓廣大的公證人員享受到改革的紅利和幸福的獲得感。在提升公證法律服務水平與完善公證機構運行機制方面實現統籌協調。
(二)服務內容的創新。近年來,社會公眾對公證服務的需求呈現出上漲的趨勢,從提升公證服務質量角度出發,基于社會需要、公眾需求,創新性的拓展服務內容,也成為新時期提升公證法律服務效能的重要舉措。在這一方面,要求公證機構注意總結最近一段時間的公證咨詢、公證服務,了解社會及公眾對公證服務的需求。然后在現有的公證法律制度下,嘗試推出新型的公證服務,這也是提升自身影響力與公信力的可行性措施。當然,服務內容的創新并不是一味的拓展服務職能,而是必須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回應社會及公眾最關切的實際問題,才能促進公證事業的更好發展。
(三)服務方式的創新。在大數據時代,公證法律服務的方式方法也需要創新性的融合信息技術,實現服務效率、服務質量的同步提升。通過推行“互聯網+公證服務”,實現公證服務從線下向線上的轉移。對于公證機構和公證人員來說,可以顯著減輕工作壓力,提高了公證服務效率;對于當事人來說,簡化了公證服務流程,獲得了良好的公證服務體驗;對于社會公眾來說,保證了公證服務的透明化、提升了公證結果的公信力,但同時這也增加了公證人員的職業風險。因此,這種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公證法律服務創新,實現了多方共贏,具有推廣價值的同時,也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減輕公證人員的心理負擔,讓他們輕裝上陣,免去后顧之憂。
公證法律服務的踐行不僅有利于公民本身的權益保障,對理性、成熟、法制的社會建設也有十分重要的幫助。只有與時俱進的創新公證服務理念,向社會公眾提供更高質量的公證法律服務,才能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并獲得社會公眾的認可與支持,進而推進我國公證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