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民
(法庫縣文化旅游體育事業發展中心,遼寧 法庫 110400)
剪紙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是傳統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在春節或特殊喜慶日子貼剪紙的習俗,由于它對工具和材料要求很低,一般有一把剪刀和一些紙張(一般為紅紙)隨時隨地就可以進行剪紙和創作,且不需進行更多的基礎專業訓練就可學習和實踐,因而愛好剪紙和進行剪紙創作的人員很多,剪紙可以說是普及性最廣的傳統民間美術。團花剪紙是傳統剪紙的一種構圖方式,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并且更具喜慶色彩,因而在節慶時使用頻度更高,是一種具有較強實用性的剪紙藝術形式。團花剪紙在我國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新疆曾出土一些團花格式的北朝時期剪紙,如“對鳥團花”“對猴團花”“八角形團花”“菊花紋團花”等。我要介紹的就是一項很有地方特色的傳統團花剪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林氏傳統剪紙技藝(團花),林氏傳統剪紙技藝(團花)現在是沈陽市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是傳統民間藝術的地方性代表項目之一,具有較強的民間藝術價值,在這里對這一項目進行一下簡要介紹。
林氏傳統剪紙技藝(團花)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是林鳳玉,現為本地中學的教師,她在業余時間堅持剪紙創作,并在教學之余輔導學生等進行傳統剪紙藝術的學習與創作。林鳳玉出生于剪紙藝術世家,尤其擅長團花剪紙,據可考的傳承已達四代,從她的太奶林童氏開始至今已傳承了百年以上。林鳳玉“自幼受奶奶熏陶,酷愛剪紙藝術,又經她父親的親手傳承,掌握了剪紙藝術的真諦,一張彩紙,一把剪刀,挺有意思。她也就搶過剪刀學著剪,奶奶和爸爸見她挺愛好剪紙,從那時起就開始傳授于她”。她的作品參加了很多展覽和賽事等,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林氏傳統剪紙技藝(團花)在2015年6月被評定為沈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林氏傳統剪紙技藝(團花)能夠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是與其藝術特點分不開的。林氏傳統剪紙技藝(團花)繼承了傳統的團花剪紙這一民間藝術技藝,具有典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征,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民間藝術項目,傳承人林鳳玉創作了大量剪紙作品,得到了專家和群眾的一致好評。作品內容既有民間圖案、吉祥紋樣、喜慶字樣,又有現實題材的作品。在表現形式上包含有紋樣式團花、圖案式團花、團花與單獨圖案剪紙結合的剪紙還有普通單獨圖案剪紙作品等。在傳承與創新方面,林鳳玉的剪紙主要是以傳承傳統民間團花剪紙和普通單獨圖案剪紙為主,同時傳承人林鳳玉又進行了一些創新,創作出很多表現現實題材的剪紙作品。她的代表作品有:《金玉滿堂》《福韻沈陽》《馬上封侯》《龍馬精神》《花開富貴》《勤政廉潔》《福祿壽喜》《鳳戲牡丹》《喜上加喜》《鼠報平安》《富貴吉祥》,在抗疫期間還創作了抗疫題材作品《守護》《抗疫》。
每一種藝術形式都有其獨特的藝術表現方法,也就是它的藝術語言。剪紙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自然也有其藝術表現方法,這就是剪紙的符號。林氏傳統剪紙技藝(團花)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林鳳玉非常重視對傳統藝術和經驗的總結,她和她的愛人、孩子共同編寫了《剪紙教程》,對剪紙符號做了較為詳細的講解,在這里對其做一簡要介紹:圓紋:圓形,要求線條要流暢圓滑,不留茬口;月牙紋:月牙紋形狀近似月牙、比較容易掌握;鋸齒紋:要求長短、大小要均勻,兩手與剪刀要協調配合;逗號紋:逗號紋形狀如逗號;水滴紋:形狀似水滴;云紋:剪出云朵的形狀;魚鱗紋:剪出魚鱗紋狀的對稱圖案;柳葉紋:形狀像柳葉的圖案。
團花的剪制方法一般為利用折疊后進行剪紙,剪紙完成展開后產生相應形式的對稱圖案,亦可進行分次剪紙以產生組合效果的圖案。由于經驗豐富,剪紙一般的圖案時林鳳玉都是無需用筆繪制起稿線的,只是在剪紙非常復雜的圖案和進行精細的創作時才用筆繪制起稿線。在剪紙時需注意的問題是在折疊后需注意邊線的位置,既要充分利用紙張的大小,又不能使圖案缺角,還有一般不進行太多次折疊,進行太多次折疊就不適合進行剪紙了。
平折法:將所需紙張沿中線進行對折或多次對折,以產生連續的圖案,雖然這種類型可以不歸類為團花,但是這是連續圖案的基礎,也就是裝飾藝術中的二方連續圖案,在剪紙雙喜字等時一般就使用的這種方法。
對折法:將所需方形紙張沿對角線對折成三角形,再沿這個三角形的中線對折,這樣就可以剪出四角形的團花圖案。
三折法:將所需方形紙張沿對角線對折成三角形,再以這個對折后的三角形中心點為中心將這個三角形分為三等份進行折疊,這樣可以剪紙出六角形的團花圖案。
五折法:也是將所需方形紙張沿對角線對折成三角形,再以這個對折后的三角形中心點為中心將這個三角形按三比二進行折疊,將折疊后的紙張再繼續進行三等份折疊,這樣可以剪紙出五角形的團花圖案。
組合法:形式比較靈活,一般為圖案的外緣剪成團花,中間部分留出空間進行單獨處理,這樣可以創作出團花圈字或團花圈圖的特殊藝術效果。
立體剪紙:將方形紙張折疊成所需角數,按設計好的圖案剪紙,然后將剪紙完成的作品部分展開,保持立體形狀即為立體剪紙,立體剪紙可以用做掛飾等。
由于面臨著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我國的民族民間文化生存環境也發生著變化,保護狀況堪憂。現在剪紙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生存狀況也存在著傳承困難的問題,在商品經濟社會中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和市場需求的影響,特別是各種新的藝術形式的沖擊,很多傳統的藝術形式的受眾群體已大量減少甚至幾近消失,剪紙這一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亟需引起政府和各方面的相關人士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