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燕春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925)
道德水平是衡量學生是否為人才的重要標準,高職院校為社會輸送大量人才,自然也要重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在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主要是以人文關懷的方式來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所謂的人為關懷,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重視學生的思想。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其在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具備獨特性,不能單純的讓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還需要以學生為主要教學核心,督促學生參與到用人單位的實習工作當中,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創造力,從而鍛煉自身的社交能力和專業技術。也就是說,教師本身需要從人文主義的角度來關注學生,掌握學生在學習方面的需求,不僅僅是在學生遭遇專業技能困難方面給予指導和幫助,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生多溝通和交流。如此,學生能夠在遭遇生活困惑的時候向教師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師能夠在與學生的溝通中體會到學生的內心想法,組織更為合理的學習活動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
完善學校思政工作體制機制,著重在人文關懷上下功夫。一要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強化思政工作的服務意識、社會意識和使命意識,運用真情實感關懷學生、教育學生、感染學生,促使高職院校大學生在和諧、溫情的氛圍中實現思想升華和自身價值。二要打造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加強校園圖書館、文化長廊、教學樓、教學設備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校園文化活動,完善學生行為守則和校園文明制度建設,用良好的校園文化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深化情感、提升品質。三要搭建校園載體建設。設立校級心理咨詢工作室和系院二級心理輔導站,開設心理輔導電話咨詢、現場咨詢等,充分依托自媒體平臺,利用校園廣播、QQ、微信、微博、論壇等,搭建師生交流溝通的有效平臺,開展網上心理咨詢服務。
以人為本是從現實的人出發,它的教育理念出發點是“現實的人”,是具有獨立人格、有需要、能動的、有創造性的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肯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促進人的發展,其核心就在于對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地位的肯定,對人的價值的肯定。學生的成長是全方位的,猶如一棵樹的生長,不僅需要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還要有陽光和雨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以人為本,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就是要重視大學生的實際需要,貼近大學生的思想脈搏,考慮大學生的個體差異,激活大學生的主體性。也就是以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相信學生、關心學生、幫助學生、服務學生、發展學生為出發點,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對他們進行服務。
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制定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每個受教育者需要的多層次性以及思想道德層次的差異性,實現由片面強調整齊劃一向包容多樣性轉化。現實生活中的人,都是有不同個性的人,每個人的思想道德層次和需要層次都有很大差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制定應融入人文關懷理念,在強調共性的同時,也應該給予人的個性更多的關注,從每個人的生理、心理、需要和思想實際出發,承認個體發展的差異性,注重個性的豐富性,關注不同價值主體需要的多樣性,為每個人的創新力的生成以及終極價值的實現創造自主發展的空間,努力開發其潛在的個性優勢。同時必須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高不可攀”的弱點,變單純的“高空作業”為充滿人情味的“貼心關懷”,增強受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以求提升思 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人文關懷,就應該將教育、管理、服務三者融為一體并貫穿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始終。增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務意識,首先要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關心學生的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始終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各種需求。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多一些理解和寬容,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平等的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要加強與學生的平等交流,在與學生交流中,要充分關注每一個人自身成長與發展的需要,寬容個性,認同差異,把我們要說的與學生想聽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平等的交流中獲取信息。通過平等交流、民族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服務,真正使廣大學生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角。
新時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注重人文關懷。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關心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同時,必須更加關注他們的精神世界,關注他們的深層情感和發展需求,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他們“親其師而信其道”,不斷造就和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