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杰
(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51)
與高校傳統的田徑教學模式相比,俱樂部教學模式在課程設置和提高個人身體素質方面都具有很大優勢。因其獨特的人性化和個性化特點,使高校學生能夠不再以一種僵化性的鍛煉活動來面對田徑運動,而是以健康身心的發展和調養為目的來進行活動。在高校的田徑教學活動中運用俱樂部教學模式,解決了對田徑運動的時間界定、場所限制等問題,使得田徑這項體育運動與生活緊密相連。
在高校的田徑教學中運用俱樂部教學模式,對高校傳統田徑教學活動的客觀性和主觀性條件的限制進行了突破,拓展了田徑教學的外部延續,讓田徑活動成為一種不受限制性,隨時隨地都能夠運動的項目。這不僅僅是在鍛煉身體素質,還間接性地增加了體育教學活動的底蘊,發揚了田徑運動的體育精神[1]。
國內的多數高校開展俱樂部教學模式開展田徑教學活動時,仍完全脫離傳統的田徑教學模式,使教學內容單一,無法引起學生們對于田徑運動的興趣。雖然國內高校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積極發展俱樂部教學模式,但沒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選擇機會,無法從根本上滿足學生對新式田徑課程的需求,阻礙了田徑類相關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我國高校內,體育類教師的組成結構中教師職稱水平相對較低,體育教師的學歷及相關素質不高,對俱樂部式教學模式在高校田徑教學活動中的開展產生了阻礙。再加上很多高校體育教師仍在堅持傳統的教學理念,對俱樂部式相關教學理念缺乏,自然無法在田徑教學活動中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對學生及高校內田徑運動的積極開展產生了影響。
在高校開展俱樂部式教學模式,需要有充足的體育場地和體育設施。但是目前我國的高校擴展迅速,高校學生數量急劇增加,對相應的體育場地和設施需求也在增加。目前,國內高校內體育場地和設施的建設跟不上校內學生的需求,使得田徑教學等體育活動無法正常開展,這也是目前高校體育教育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高校的田徑教學過程中,想要讓學生們自主學習,就需要將教學目的和動機聯系起來,推動學生們對于田徑運動的學習積極性[2]。因此,在推動俱樂部教學模式應用于高校田徑教學的活動中,應該建立一套比較系統科學的田徑教學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各部門的組織管理職能,為田徑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田徑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作為高校體育教師應該認真執行相關規定來開展對田徑運動的學習。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正確的體育鍛煉意識的形成,通過熱身運動等方式對學生們的身體協調性進行提高,借此降低在田徑運動過程中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教師還應在模擬田徑比賽中對學生們進行動作觀察,發現問題后及時進行指正,并分析田徑運動過程中的運動技巧,有指向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首先,各高校管理層重視俱樂部教學模式對田徑等體育類教學帶來的促進作用,大力推進俱樂部教學模式,樹立俱樂部式教學觀念;其次,對校內現有的體育教師進行俱樂部模式教學的培訓,并引進相關專業人才,為俱樂部式教學模式在高校田徑教學中的開展提供前提條件;相關監督制度的設立,可以對教師的體育教學進行定期評價,利用科學的監督和評價制度規范其教學行為。
高校內的體育教師想要在田徑教學活動中順利開展俱樂部式教學模式,需要學生們的積極配合,這需要同時加強教師和學生對田徑俱樂部教學模式的認識,以便后期田徑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教學質量的保證。
課程的設置是高校田徑教學活動開展的核心,高校在田徑教學活動中推行俱樂部式教學模式時,需要對傳統的體育課程進行重新編排,調整,使田徑項目的運動形式更加多樣化。與此同時,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要隨之改進,吸取學生們的意見,在學校允許的前提下開展學生喜歡的運動形式[3]。
在俱樂部模式的改革下,對田徑運動的教學模式也應該得到改變,例如在田徑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在每周安排一到兩次的俱樂部課外活動,以競賽的形式讓學生們在課外田徑運動中得到鍛煉,在比賽中提高自己的運動技巧。
田徑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推廣,需要各大高校擔任在體育教學中的經費,與此同時,田徑俱樂部也應該通過多種形式擴寬經費渠道,使田徑的俱樂部教學模式能夠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以進行長期發展。除了向教育部申請教育資金外,田徑俱樂部可以舉辦競賽活動來尋找贊助商的幫助,還可以利用場地、指導方法等形式對外有償開放,充分利用田徑俱樂部的體育資源。
高校的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是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需要,需要高校的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思考,發現其不足,進行改革,結合本校的體育場地、設施等資源,在大學生對于田徑運動的興趣愛好上,推進新型的田徑俱樂部模式,以更好地促進體育教育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