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敦強
(吉林省長春市第五十六中學,吉林 長春 130000)
義務教育的普及,國民素質整體提高,人們對于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雖然生活成本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每個父母還是希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教育成為許多家庭的頭等大事。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家長和老師都把注意力轉移到孩子的學習成績上,過分的追求應試成績,使得一些父母不得不把注意力轉至校外的培訓班,而校外培訓機構也摸準了家長的心態,進行大肆宣傳,從而吸引學生和家長。在這種學習動機的促使下,可能對于提高學習成績有一定的幫助,但是這會忽略一點,就是學習的真正目的,學習不僅是獲得成績,更重要的是在獲得知識的基礎上學會如何運用,而這一點現在急需被重視,生活化教學的出現,似乎給現在的教學方式帶來了一些轉機,對于改變這種現狀有很大幫助。
也許讓現在的老師去回想過去的教育,他們應該還會清楚的記得,老師在課堂上是如何“之乎者也”,學生是怎樣的學習狀態,不可否認,傳統的教學方式有其存在的必要,至少在那個時代是符合社會發展背景的,但是在現在看來,課堂在發展中為了能夠滿足教學需求,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提升整體教學質量,教學方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情感教育是指老師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指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它關注的是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緒及信念,讓學生個體得以健康全面發展,促使他們樹立積極樂觀的情感體驗,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質。情感作為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學生精神生活的主宰,是學生學好各種知識的催化劑。
初中語文教學情感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中老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過程要注重情感的運用,初中語文老師不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老師不再陷入機械式的教學無法脫身。初中語文教學情感化,老師要改變自己的思想,在教學中實現角色轉變,在課堂上更多的去做一個“旁觀者”,做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把課堂還給學生,老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自身發展,不斷的改進教學模式,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更好的適應情感化的教學方式。
脫離實際的教學,會使學生險于學習理論知識的“圈套”,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利,以后也很難獨辟蹊徑地進行開創性的研究工作。學生的學習能力、模仿能力很強,但提不出獨創性的思想、方法和模式,一旦面對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領域或危機,則必然備感茫然。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想要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必然要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初中語文情感教學,在課堂上老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改變以往“灌輸式”、“填鴨式”的課堂模式,教學中注重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逐漸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2]。
例如,在講《天上的街市》時,老師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經歷、愛國情懷,就講不好《天上的街市》,老師一味的在課堂上灌輸,一方面學生學習沒有積極性,參與課堂的機會少;另一方面,學生不一定能跟上老師的思維節奏,不能很好的達到學習效果。老師在教學中對問題的切入點不同,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就會不同,如果能繪聲繪色的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導學生,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體會,讓學生能體會在其中自然的收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學中,課堂的活躍要靠老師對學生的鼓勵,語文課堂中要讓學生情感流淌,讓課堂上充滿人文情懷。課堂上朗讀時最能夠是學生宣泄情感的途徑之一。通過閱讀使學生能強烈的感到情感的沖擊。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吧教材中的情感潛移默化的傳達給學生,使其在學到知識的同時能后充分的感受每一首詩,每一篇課文中的情感[3]。
在初中語文中施展情感化教學,具有培養學生審美、鑄造美好心靈、陶冶情操的力量。讓學生能在注重科學的同時注重情感教育,用情感激發學生的創造意思,為語文教學改革開拓出更廣闊的天地,為培養新世紀人才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