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中小學名班主任黃雪萍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6月。“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是工作室人共同的信念,工作室以區域班主任工作和成長特點為依據,以“任務驅動、共同研究、互學共進”為策略,以“師生共同成長”為終極目標,與廣大班主任一同探索有利于學生成長、自身發展的途徑,共同開拓班主任成長之路。
一、同心同行,共建工作室發展新愿景
工作室的價值定位凸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管理上強調“主動自覺,互助同進”,策略上主張“任務驅動、共同研究、互學共進”,以“師生共同成長”為終極目標,促進班主任團隊研究,追求協同成長。
1.同心,確定研究新方向。工作室在管理上強調“主動自覺,互助共進”,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研究全過程,重點打造一支具有知識性、專業性的班主任隊伍,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為市、區教育事業的發展擔當示范、引領作用。
2.同行,構建團隊新架構。工作室堅持采用剛性管理和柔性領導相結合的方式。工作室有一套明確的工作職責和量化的工作指標,以任務驅動促進全體成員自主成長。工作室在運作過程中,逐漸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構建團隊的新架構。
二、同研互學,踐行共享發展
共享發展倡導發展過程人人參與,發展成果人人享有。工作室遵循班主任成長的規律,倡導發展規律的自覺運用,工作室主持人積極發揮自己的核心牽動輻射作用,引領工作室的成員和學員積極主動參與工作室的研討工作,各部門各司其職,同研共進,真正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1.任務驅動,助力班主任工作專業化成長
工作室研究工作實施“任務驅動,全員參與”的機制,以“主動、自覺、高效、引領、帶動、輻射”為宗旨,以教育科學課題研究為引領,以學生教育、班級管理、班主任培訓為主陣地,以講授、培訓、研討、公眾號、資源庫為載體,融合理論性、實踐性、研究性于一體,要求人人盡力,人人享有,共同進步,扎實推進工作室建設的各項工作,促進本地區班主任工作個人專業水平的提升發展。
2.共同研究,共筑研修大平臺
為發揮工作室成員引領帶動的作用,促進工作室人員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提升,工作室以運行“成員結對學員”的形式,實行“一組一方向”“一年一計劃”“一月一課例”建立完善的小組管理機制,共筑共同研修新平臺。
工作室每個小組活動的開展并不獨立,而是與其他小組密不可分。每次小組活動,其他小組都會派人員參加,小組之間學習交流從不間斷。每次小組活動的成果,就成了下一次活動珍貴的學習藍本。十一個小組組成一個大平臺,人人參與,個個用心,有效地推動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員和學員的專業成長,促進工作室成員階梯隊伍發展。
3.互學共進,建構班主任成長共享園
工作室成員學員們發揮自身專業的優勢,針對班級建設、班級活動、班會設計和學生常見問題等內容展開專題研究,他們以“主題班會+研討、微班會+微講座、德育沙龍”等形式,介紹和推廣班主任工作的新做法、新經驗和新成果,帶動更多班主任一起進步和成長。每次活動結束,工作室都會把經過精心整理的課件、教學設計、視頻等資料,上傳到番禺區小學班主任的兩個QQ群里跟全區三千多位的班主任共享。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工作室抓住這次特殊的教育契機,圍繞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責任教育、疫情教育等主題,設計微班會,錄制微課,為番禺區、各學校創建起班會課的“空中資源”,錄制的微班課達二十多節,閱讀人數十幾萬人次,單是生命教育系列就有六萬多學生觀看,受到番禺區班主任們的一致好評與認同。
三、攜手共進,打造工作室之特色
(一)科研引領齊提升
申報課題,縱深探索。工作室全體人員就家校合作的研究方向,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如,黃雪萍、黃麗桃等老師申報了省課題“同理心視角下小學階段家校溝通的行動研究”以及區課題“小學階段家校溝通有效性行動研究”并以優秀成績結題;李綺敏、曾敏春等老師申報了市課題“幼小銜接視角下小學一年級新生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梁少英老師圍繞班會課申報市課題“微班會促進小學生責任擔當品質形成的行動研究”……工作室所有人員主持或參與課題一共25項,在研19項,結題6項,省級1項,市級12項,區級12項。
(二)班會研討顯特色
1.主題班會定模式。工作室以“任務驅動”的方式,讓成員學員主動承擔體悟式班會課的研討活動。經過工作室全體成員學員的共同努力,基本上確定了體悟式主題班會的設計模式:創設情境—探究分享—角色體驗—感悟升華—行動延伸,以活動貫穿體驗和感悟的過程,學生不僅僅是體驗,而是在內自省,后反諸于行動,它是更注重在體驗中感悟升華的班會形式。
2.微班會推動改革。微時代的到來,也在推動學校教育的變革。“短”“快”“小”“靈”的微班會令許多班主任情有獨鐘。工作室探索了微班會的基本模式:創設情境—一圖片(一故事、一游戲、一視頻、一時事、一歌曲……)—總結升華—行動延伸。
(三)家校共育彰成效
1.家校溝通新途徑。工作室通過實踐研究、微分享、網絡研討等形式,與家長共同搭建家校溝通的四座“新橋梁”——“QQ、微信在線”“短信平臺”“親子活動”“家長講堂”。探索出家訪的新形式——家訪沙龍。
2.創新家長會新嘗試。在創新家長會方面作了新嘗試和探討。老師們根據不同年級、不同時期召開的家長會進行研討,尋找實在、有效的家長會的新形式。經過工作室的共同努力,總結出家長會有效的形式:報告式家長會、交流式家長會、展覽式家長會、表演式家長會、輔導式家長會、咨詢式家長會和網絡家長會。
3.“線上教育”家長會解疑難。疫情期間,工作室黃雪萍老師和她任教班級的家長參加了番禺區教育局面向全區中小學生家長舉辦了首場“線上教育”家長會。在家長會上,他們與心理老師共同探討家長應如何配合學校、支持孩子開展線上教育,幫助家長緩解對線上教育的焦慮,解讀孩子的心理,達成家校合力,吸引了13.5萬觀眾在線收看,加強家校共育,共同為學生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四、共進共贏,碩果累累香溢禺山
1.共出版或參與編寫四本書籍
智慧交融,工作室人員共同努力,2020年出版《小學文明禮儀教育系列微班會》一書;知行合一,工作室多位成員與杰出優秀班主任攜手,2020年出版《從入門到優秀——新班主任工作指導手冊》一書,由廣州市教育局編著。潛心研究,工作室黃雪萍、林雪蓮老師參與寫了《小學新班主任入門》一書。慧心化育,黃雪萍老師參與編寫了《愛心潤澤,慧心化育》一書。
2.負責番禺區班主任研究會,踐行“文化德育” 理念
踐行 《番禺區教育局關于中小學“文化德育”指導綱要》的精神,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開展城市化進程中提升班主任核心素養研究,培養具有專業能力的班主任隊伍。
工作室帶領番禺區14個名班主任工作室、一百多個校級的工作坊定期開展番禺區班主任工作研討活動,承擔了第六、七、八屆班主任專業能力大賽的培訓工作。
3.聯動共贏輻射廣
工作室全體人員認真準備各項培訓任務,樂于承擔區、鎮片各級的研討培訓工作,積極推廣工作室及其他優秀班主任工作的新成果、新經驗,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的同時,鍛煉自己的綜合素質,并帶動班主任參與研究,促進班主任工作的開展。到目前為止,工作室承擔了番禺區小學全體班主任的全員培訓、番禺新班主任培訓以及三十多期番禺區班主任工作研討活動,舉行一百多場講座,講座對象區域廣,包括貴州畢節市威寧縣、赫章縣、廣西百色、增城區、南沙區等班主任,聽講座人數約二萬多人次。
為了落實廣州·畢節對口幫扶工作會議要求,工作室多次承擔威寧縣、赫章縣班主任跟崗工作。2018以來,主持人黃雪萍老師帶領成員、學員連續三年到貴州省的畢節市進行支教。
4.各有所長,共同成長
工作室成員在主持人黃雪萍的帶領下,腳踏實地,研究熱點,實踐探索,勇立潮頭,喚醒了自己內心成長的夢想,實現專業成長,成為各所學校、各片以及區的德育中堅力量。
工作室繼續腳踏實地,同研共進,致力打造廣大班主任共同學習的平臺、實踐研究的平臺、創新發展的平臺、骨干輩出的平臺,有力地促進了番禺區班主任的專業水平和專業成長,既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他人。
(通訊員/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