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巧明
【摘要】德育貫穿于班級小組管理的始終,對班級小組管理有積極影響。現筆者從以下三方面談談德育對班級小組管理產生的積極影響:其一,德育有利于提高小組長的責任感;其二,德育有利于提高小組成員團結協作意識;其三,德育有利于提高全組成員的自主管理能力。
【關鍵詞】德育;班級小組管理;積極影響
前人有很多關于德育對班級管理的著述,而現今,班級管理已慢慢走向班級小組管理,更加注重提高學生的自主性。筆者結合自己班級小組管理的經驗,從以下三方面談談德育對班級小組管理的積極影響。
一、德育有利于增強小組長的責任感
德育是班級小組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應該在班級小組管理中貫穿德育,把管理和育人結合起來。德育的內容非常廣泛,其中一個核心內容,努力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筆者結合自己的班級小組管理,認為首要任務是增強小組長的責任感。
1.德育培養目標下小組長的職責
在班級小組管理中,筆者首先要對小組長進行德育。將德育中的核心內容,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通過各種方式傳達給小組長,讓他們領悟并在今后的管理中努力踐行。通過德育滲透,告訴小組長,他們是小組的靈魂,他們能秉著對組員負責的態度,對組員無私奉獻自己的精神,對于他們的成長會有巨大的幫助。
德育工作培養目標下小組長的職責,具體細化如下:課前檢查組員的預習;課堂帶動組員參與小組討論、交流、展示;課后登記本組的違紀名單,課堂表現得分等。這些細小繁瑣的事,若沒有先對小組長進行德育教育,將具體的職責告訴他們,筆者認為小組長的責任意識沒有培養,班級小組管理是無法進行的。
2.小組長在班級小組管理的具體工作
課前檢查組員各科的預學案;課堂按照科任老師的指示,帶領自己的組員參與討論、交流、展示;課后幫助科任老師檢查學生的背書、默寫。除了這些學習內容,小組長還要負責登記各種表格,如,課堂違紀記錄表;課堂表現得分表;小組聽寫表等。
以上是小組長在班級小組管理中的具體工作。小組長之所以會心甘情愿地接受這樣一份苦差事,筆者認為前期的德育尤為重要。不可否認,當小組長,遇到難管理的組員,或者花了太多精力在小組管理上,而耽誤了自己的學習時,他們也想過退卻,想把這個職責卸掉,這時,又需要對他們進行德育,告訴他們,“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既然擔當了這個職務,就必須從一而終地做好。所以,久而久之,由于德育的滲透,有利于提高小組長的責任感。
二、德育有利于提高組員的團結協作意識
德育的教育基礎是要教學生學會做人,在班級小組管理中,德育可以具體化為讓學生熱愛集體,學會與同學合作,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在班級小組管理中,筆者認為除了提高小組長的責任感,還需提高組員的團結協作意識。在德育中,明確指出,需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筆者努力將德育滲入小組成員的培訓中,讓他們明白小組是一個小集體,他們需要聽從組長的正確領導,同時需要學會與其他組員合作。
1.德育培養目標下對小組成員的要求
德育在班級小組管理中,有具體的要求,組員學會團結協作,共同完成科任老師布置的任務。
2.小組成員在班級小組管理中的具體表現
如,在筆者的語文課上,曾布置了一道作業,表演課本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各小組的組員,會在組長的帶領下,分配好角色,共同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再如,名著手抄報展示課上,各小組的組員會在組長的帶領下,上臺有序地展示他們的手抄報內容。具體展示細節如下:A負責介紹全組的分工情況;B負責手抄報版面設計;C負責手抄報內容介紹;D負責講述做手抄報的收獲。
組員之所以能分工明確,共同完成任務,很大程度是因為德育已慢慢滲入他們的內心,將其外化成這些行為。
三、德育有利于提高全組成員的自主管理能力
德育在班級小組管理中的終極培養目標,是努力提高全組成員的自主管理能力。
1.德育培養目標對全組成員的要求
德育的過程,離不開在實踐中的體驗,筆者認為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在實踐活動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規范。
2.全組成員在班級小組管理中的成果
在德育的作用下,班級小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體成果如下:組員在組長的帶領下,自主設立小組公約。如,班里“逗地組”小組制定的組規:①上課不能吃零食、開小差、睡覺等違紀事情;②按時并獨立完成作業,不能抄作業;③上課必須認真聽講,積極討論;④每天有計劃地復習、預習、練習;⑤星期一至星期五早讀、午讀安排了不同的學習任務。如若多次檢查不過關或不配合的組員,隨機重罰。筆者發現各小組自己設立了公約,比苦口婆心,強制灌輸的效果強多了,通過德育的滲透,提高了他們的自主管理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是班級小組管理的靈魂,應貫穿其全過程。德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滲透德育,對于新時期的班級小組管理非常有必要。
參考文獻:
[1]竇桂梅.中國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錄[M].江蘇教育出版社.
[2]宋麗峰.新時期班級管理和德育教育淺談[J].教育教學論壇,2014(12):217.
[3]汪國新.主體參與式德育活動[J].中小學教育,2002.
[4]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