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朝暉
摘 ?要:初中階段的語文多元化解讀主要是針對一些具有豐富意義的語言文字以及品味含蓄而朦朧的意向組合。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經典文本的多元解讀,需要從教材內容出發,做到尊重教材、解讀有界。經典文本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經典作品,是語文教學活動發揮其教育作用和價值的根本所在。隨著新課改革的持續深入,對經典文本進行解讀已經成為全國范圍內開展的課堂實踐活動。本文通過分析初中經典文本多元解讀現狀,探究相應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經典文本;解讀研究
在學生受教育過程中,經典文本閱讀對其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理解占比較大,但是大部分的學生都無法深入分析、理解閱讀理解內容,自然無法取得較高的分數,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語文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經典文本的解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在教學環節,教師應當積極引入這一教學手段,通過多元解讀來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初中語文經典文本多元解讀中存在的問題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其不僅是學生解讀文本的指引者,更是學生審美觀、價值觀形成的基礎關鍵。為此,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水平與學生文本理解水平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由于自身能力的缺失,使得文本解讀環節出現許多問題,其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1.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交流。文本理解的過程,本身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互動過程,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這種互動的實現非常困難。一方面是由于教師和學生對師生關系的認知不到位,學生喪失了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而教師以自我的思路進行授課,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觀點。同時,許多教師對教材參考書有著較強的依賴性,并習慣性地直接用參考書進行教學,這使得教師對文本的解讀缺乏獨立的講解,使得多元化解讀開展變成了單方面的知識灌輸。2.解讀方式單一,初中階段的語文課堂有著一定的開放性特點,而對于文本的解讀更應當是開放的、多種多樣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的解讀方式非常單一,部分教師直接以注入式的教學方式展開文本解讀,并把自己的想法、觀點強加給學生,使得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不夠深刻。
二、初中語文經典文本解讀策略
(一)倡導多元化的解讀方式
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意識到經典文本的解讀思想是多元化的,其中沒有固定、唯一的方向、方式。所以,解讀文本之后所得出的結論也不是唯一的,而是需要隨著讀者思想的進一步而不斷完善。以《背影》為例,其屬于一篇散文,但是它不同于以往的詩歌,也不是作者在某時某刻的所感、所想,而是描述了作者在長期生活后所獲得的感悟。在這一文本多元化解讀中,教師可以從回憶、懺悔、接受美學三個角度進行分析。從回憶的角度進行分析,這一文本主要體現了當下與過去兩個時間的跨度,而作者的情感也存在于這兩個跨度之中;從懺悔的角度進行分析,作者并沒有在文中寫到如何思念父親,也沒有寫到自己對父親養育之恩的感激,卻只是反復地描述自己的眼淚、悔恨。這種表述方式,充分體現了作者當時對自己的行為的懊悔;從接受美學角度進行分析,該文本表現出作者的懺悔之情,而讀者也能夠將作者的這種“懺悔”轉移到自己的身上,獲得更深的體會。
(二)把握解讀的界限
眾所周知,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可以使得任何一個時代的作者將自己帶入到文本之中,并從自身的審美體驗、世界觀等角度進行分析,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看法。但是這種想法并非是天馬行空般地產生的,而是在充分尊重作者意愿的基礎上,并聯系社會整體背景所得出的。這就說明,文本解讀的多元化需要把握一定的界限,脫離一定的文本所存在的范圍,就非常容易出現過度解讀、錯誤解讀的現象。以曹操的《觀滄海》文本解讀為例,部分學生在解讀過程中會認為當時的曹操驕傲、自滿,很明顯這種解讀是非常不恰當的。學生的看法是對當時曹操所處環境,所作所為的一種錯誤理解,是脫離文本、脫離時代所犯的低級錯誤。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從曹操一生的坎坷經歷,以及其當時所處的境地進行解讀,以正確把握曹操看到波瀾壯闊的大海景象時的心情,體會到曹操當時的遠大理想和抱負。
(三)尊重教材,從教材內容出發
初中語文教學中教材是學生學習的起點以及知識的載體,在經典文本多元解讀中學生唯有從教材內容出發,才能夠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要求,完成教學任務。中學生語文學習中閱讀對于其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更要從中培養學生的閱讀實踐能力,教會學生如何品味語言、如何捕捉文字背后的隱藏信息,如何揣摩文本中的重要暗示等等。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對經典文本進行分析時,要以一種辯證的理性思維去面對學生,以使得學生展開思考。
三、結束語
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意識到經典文本多元化解讀的重要性,并分析以往文本解讀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地進行反思,積累經驗,為日后教學工作的開展做好鋪墊。同時,在多元解讀中,要以其核心思想為中心,以免學生因為多元解讀而忽視了原文的根本含義。
參考文獻:
[1]胡玉龍.初中語文經典文本多元解讀探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22):54-55.
[2]周博,許采娟,欒力娜,張馨元.初中語文經典文本多元解讀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01):134-135.
[3]魏明駒.初中語文經典文本多元解讀教學及實踐研究[J].甘肅教育,2017(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