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麗
目前,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學校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也越來越重視,而家庭教育也是學生們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分析父母教育方式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例如,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每個人都產生了一些影響,尤其是對于學生而言,不但改變了原來的學習習慣和生活方式,而且還會出現焦慮,緊張、不安的情況。停課不停學,學生要在家上網課必然會使用手機電腦,那么父母就應該以身作則不過度玩手機,制定規律什么時間段允許玩手機,培養孩子們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要讓他們沉迷于網絡影響心理健康。父母教育方式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主要影響孩子們心理因素有家庭教育、家庭環境、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等等。在素質年代教育發展的今天,我們也要重視學生們心理健康發展,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目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受到了我國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更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中職學生作為社會經濟發展中重要的職業型技術人才基礎,只有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心理、學識以及技術能力的全面發展才能夠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保障,因此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已經成為中職院校重要的任務之一。現階段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自身因素。中職學生的年齡階段較為特殊,正處于生理發育較為快速的階段,在自身并不成熟的心智影響下,在生活、學習過程中往往會產生錯誤的自我意識,并且在青春叛逆期逆反心理的影響下,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給中職學生的情 緒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第二,家庭因素。在家庭教育中,一些母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會給中職學生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進而導致中職學生與母親的溝通出現障礙,最終導致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第三,學校因素。在當前的中職教育中,還存在著對德育教育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差異化的學生對待方式往往會使成績較差的學生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和反抗心理,使中職學生出現煩躁、抑郁、絕望等負面情緒,導致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第四,社會因素。在當前社會發展中,正處于全球一體化發展的過程之中,強烈的東西方價值觀念沖突導致中職學生在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下,使中職學生產生負面心理情緒。與此同時,中職學生對未來職業生涯的恐懼心理以及所面臨的學習壓力,最終導致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給中職學生的未來發展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包括中小學生的生活學習條件也得到了明顯提高。在當代中職學生中,心理方面發展的速度比以往要迅速,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都非常明顯,喜歡追求毫無管束的自由,經常與學校、家庭發生矛盾。中職學生正好處于青春發育時期,隨著生理的日漸成熟,中職學生開始渴望與異性接觸交往,但又存在迷茫、害羞的心理。同時,一些母親“望女成鳳,望子成龍”思想嚴重,導致中學生的升學壓力較大,使他們出現厭學、逃學等問題;有一些母親則是“全包干式”的溺愛,導致中學生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薄弱,不懂得 換位思考,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嚴重,導致其性格孤僻無法與同齡人好好交往、與長輩好好溝通,從而導致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
家庭因素是位于眾多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因素中的首位。家庭教育可以說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礎。作為一個家庭,子女與母親相處的時間中,母親的言談舉止、思想觀念、生活習慣、禮貌禮儀、為人處世以及對子女的情感都會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地影響。
綜上所述,中職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面臨著不同的心理問題,對此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并且給予合理的干預措施,引導中職學生的心理逐漸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