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
“空中課堂”,能為學生提供優質的線上課程,是當下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由于在線教學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瞬間改變、學習內容的及時性需求、學習反饋的為難局限等問題都影響學生音樂課程學習。而線上線下課堂如何智慧銜接,也是老師們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筆者以蘇少版五年級音樂歌唱課《草原贊歌》為例,分享一些通過優化課程資源,從而有效銜接線上線下教學的經驗。
音樂課程線上教學主要通過音樂微課開展,而微課每節課教學時間比較短(10分鐘以內),我們老師都是選擇一些便于在線教育的內容錄制。作為特殊時期學生的主要學習內容,我們在設計微課時會非常緊湊而且大幅度壓縮了教學內容,在某種程度上犧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時間,而且老師無法及時得到學生學習后的反饋,而一些不適合在線教育或轉化難度與成本較高的課程部分則留到線下課堂教學。所以在線下,第一步就是幫助學生對微課上的知識點進行回顧,建立知識鏈接。教師用問題串起微課中的知識點,即歌曲的音樂要素。通過學生的回答,老師可以基本分辨出學生在微課學習時對歌曲要素的掌握情況。線上教學存在著不確定因素,學生居家學習效果必定存在差異。第二次復聽歌曲,針對線上教學期間的授課內容進行回顧以及知識點、考查點的檢測,老師可以準確把握學生學習的實效。
對音樂老師而言,線下的音樂課并不輕松。以《草原贊歌》為例,這是一首歌唱課,但在特殊時期背景下,我們既要完成歌唱教學內容,又要合理地兼顧學生的實際情況,還要有質量、有深度地完成教學目標,所以在線下教學時我們要重新分配教學比重。盡量縮短學生演唱的時長,多以教師講解引導為主,增加音樂實踐活動的比例,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音樂。
老師們一定要注重訓練演唱方法,多用語言引導學生感知演唱的狀態和情緒:“草原很美,藍天飄著白云,我們在演唱時要控制音量,提高演唱的位置,小牧民在草原上飛馳,從歌詞上感受一下,天上的星星再多也不如我們草原的羊兒多,小牧民心中多么的歡喜呀”等,引導學生體會自豪的感覺,演唱環節教學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
課堂打擊樂器就是很好的一種音樂實踐方式,在課上利用五分鐘,進行打擊樂器演奏知識的復習和音色的聽辨和選擇;接著圍繞音樂要素,有目的地進行節奏的創編以及小組間的合作,在活潑歡快的第一部分使用雙響筒和串鈴,雙響筒可以模仿(馬蹄)的聲音,串鈴可以模仿 馬脖子上的脖玲,在優美抒情的第二部分,可以用鈴鼓來表現。通過訓練及老師講解,在創編的同時輔以音樂核心要素的夯實;在特殊期間,還要著重關注孩子們的心理狀態和身體健康。
在特殊時期背景下,音樂課堂學習方式已經逐漸由演唱往賞析過渡,線上音樂課堂內容緊扣教材內容,可以利用將線上線下的相關背景知識進行融合,穿插一些德育方面的內容和音樂,并進一步結合課堂教學充分對學生開展內涵豐富地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龍梅和玉榮兩姐妹為保護集體羊群與暴風雪搏斗,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該努力讓學生們在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中感悟到愛國主義的精神實質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特殊的時期,也有一群人像草原英雄小姐妹一樣忠于國家、忠于人民,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鋼鐵長城。通過視頻等資源,帶領學生重溫感人瞬間,加強愛國主義的教育。
音樂是一種讓學生從感官上感知美,陶冶情操的有聲的情感體驗。而這種體驗不是靠短短四十分鐘的線下教學所能給予的。教師可以形成線下教學內容完成清單和學生存在問題清單,巧妙地利用作業進行反饋循環,激活課堂互動,進一步地將知識引領延伸。
在課堂最后,我們會讓學生思考:“草原英雄小姐妹可以為國家人民犧牲自我,那我們能為祖國或者人民做點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呢?”課后,我們收到學生的一份份特殊的作業,有的學生創作歌曲送給抗議前線醫護人員;有的學生創編歌詞;還有同學立足自己的角色好好學習,復習演唱歌曲;還有以小組為單位和家長一起拍攝感恩視頻的,而且學生在完成這類作業時都非常投入,學生及時上傳作業視頻至“曉黑板”等線上平臺,老師在全程關注的基礎上,予以評價和鼓勵,并挑選優質作業在下一節課上進行播放,充分利用合作小組,學生之間相互點評。
線上教學期間,由于網絡容量、技術手段和教師對新的教學手段的適應性以及每個學生對于網課教學的接受程度不同,容易導致教學進度不一致,良莠不齊,給老師們線下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但只要我們教師做好銜接,一定能實現線上線下教學平穩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