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萍
(西安工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20)
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是所有高校都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新聞傳播類課程是高校的關鍵課程,需要加強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一直以來,高校新聞傳播類課程的教師都采用灌輸式的授課方式,即教師在臺上滔滔不覺地將,而學生在臺下被動地聽,且教師很少提問學生,都是直接將答案拋出來,學生也很少思考。這樣一節課教下來,雖然教師很累,但是學生并沒有理解,不得要領。所以,在進行新聞傳播類課程教學時,應該積極轉變授課方式,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為此,教師應該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師需要加大對素質教育的研究力度,明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教師應該轉變自己的姿態,將自己從課堂的主導者轉變為指導者,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與啟發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其次,教師應該合理安排課堂時間,縮短授課時間,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與探究機會。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一半的課堂時間講解知識點,剩下一半的時間為學生布置課程作業,讓學生通過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課程作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出現過度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的問題,導致新聞傳播類課程的實踐教學停滯不前,且實踐教學的方式較為單一,影響到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目前,高校新聞傳播類課程的實習方式主要包括學生自主聯系實習單位,實習過后開具一張加蓋單位公章的實習證明,以及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習,并讓學生完成實習報告。無論是哪一種形式都無法有效達到實習的目的,所以高校應該改革實踐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一)在日常教學中優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模塊設置,增加實踐教學時間,為學生提供去圖書館、實驗室以及企業實踐的機會。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開展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二)應用團隊科研項目式實踐教學與討論式實踐教學方式,定期舉辦新聞傳播論壇、新媒體論壇,讓學生了解更先進的理念,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需要加強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基地與實習單位。高校可以和一些新媒體企業合作,也可以與電視臺、報社、雜志社等單位合作,定期安排教師去合作單位學習,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也可以邀請合作單位的專業人士對學生進行專業的新聞傳播教育,并定期安排學生去合作單位實習,從而優化實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考試的主要目的是檢驗學生的學習程度與學習能力并檢驗教學質量,當前新聞傳播類課程的考試內容主要是由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等題目構成的,而計分方式主要是綜合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期中期末成績的占比較高,大約在70%-80%左右。這種考試內容與計分方式可以檢驗學生的能力,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弊端,例如大多數學生只需要在考試前突擊復習就可以及格,平時基本不用學,同時各種問題的答案只需要死記硬背就可以記住,不需要思考。這就會影響到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的提升,所以應該改革考試內容與積分方式。首先,需要重新設置考試內容,只設置填空、名詞解釋等題目,將分析、論述等題目轉移到平時測試當中。
其次,需要重新權衡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的比重,將兩者的比重都改為50%,讓教師根據學生的出勤率、課堂表現、作業等各方面情況對學生打分,從而調動學生平時學習的積極性,增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畢業論文(設計)是所有高校畢業生都需要完成的任務,可以有效檢驗學生在大學期間所學習的知識,也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但是,傳統的畢業論文(設計)具有很多弊端。
(一)部分高校的畢業論文(設計)不分專業,都是一樣的模式,無法凸顯出專業特色。
(二)其次,選題較大,無法滿足綜合運用知識的目標,且內容偏離專業特色。
(三)再次,從實際情況來看,畢業論文(設計)雷同是一種普遍現象,無法展現出每個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此外,高校對畢業論文(設計)的要求較低,導致很多學生寫的論文都偏離題目且抄襲嚴重。為此,應該加強畢業論文(設計)改革。
1.需要加強分專業指導。教師應該根據新聞傳播類不同專業的特點制定論文(設計)指導原則,統一專業形式與質量要求,突出專業特色。
2.需要實現論文選題與專業及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完成的單元作業與實踐報告為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奠定了基礎,所以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題。
3.需要加強校內、校外畢業論文(設計)的聯合,例如鼓勵學生進行跨專業選題并根據相關企業的人才需求改革畢業論文與設計。
高校在創新新聞傳播類課程教學方式時應該加強對授課方式、實踐教學方式、考試內容設置與計分方式以及畢業論文設計方式等各個方面的改革,從而提高新聞傳播類課程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