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何春
農村小學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與教學的質量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和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我國的基礎教育階段,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和進行,同時,新課程改革也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根據調查了解,現階段我國農村小學教師的團隊當中,部分教師還存在著學歷偏低、專業水平偏弱等等問題,嚴重影響著老師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基于此,本文下面將對農村小學教師成長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與分析。
(一)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和發展小學基礎教育,其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教授小學生最基礎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和發展,進一步地提高小學生的中華民族整體素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當中明確指出: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士,要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發展。而要想真正地實現這一目標,小學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綜合素養。
(二)促進新課程改革順利的實施和進行新課程改革的到來,意味著實施素質教育目標真正的開始實現,新課程有利于幫助小學生更好的發展,并進一步地提升學校教學的質量。為了能夠進一步地確保新課程改革順利地進行與實施,首先要做的就是促進農村小學教師素質的提升,因為只有具備超高綜合素質的農村小學教師才能夠深刻地了解新課程改革的內容與主旨,并可以主動、積極地落實新課程的內容。
(一)專業知識出現了失衡問題是否具備專業知識是檢驗每一個老師的基本條件。但是根據有關調查發現,現階段我國部分的小學教師在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等等方面出現了發展失衡的問題,一些農村小學教師自認為自己具備超高的專業知識,但是這些所謂的專業知識對于教學的實踐卻起不到指導的效果和作用,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了農村小學教師知識面缺乏廣泛性、視野具有局限性等問題。雖然說農村小學教師有著“萬金油”的稱號,但是當面對跨領域教學時,一些農村小學教師也會出現“力不從心”的情況。
(二)缺乏專業的能力是現階段部分農村小學教師最缺乏的部分,雖然有一些小學教師已經發表過一些關于教育研究的論文,但是總體的水平不高,甚至有些農村小學教師從未公開發表過關于教育研究的論文。教育研究能力弱也是農村小學教師團隊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同時,一些小學教師缺乏對教學各環節和步驟的實施研究,依舊沿用傳統、陳舊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與制約了自己的教學質量與水平。
(一)加強農村小學教師師德的修養首先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榜樣的作用、德育知識的學習等等方式,加強農村小學教師師德的修養,大幅度地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與教學水平,讓每一位農村小學教師都成為合格、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其次,農村小學教師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模式進行反思,也可以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對自己的教學觀念進行革新,并且通過寫教學筆記、小結等等形式將自己在教學當中的主觀感受記錄下來,之后分析背后的原因,促進自己更好地成長。最后,小學教師還要學會用第三方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言行,進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自覺性。
(二)以終身學習作為自己教學的基礎和原則提高老師的綜合素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需要農村小學教師有針對性地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做出計劃,并培養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為自己定一個學習目標,不斷地積累教育教學名著和基本的理論知識,依靠著文化素養的日積月累,來提升農村小學教師的個人魅力和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農村小學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不斷地 總結和學習,并且還要進行仔細的分析和綜合的討論。農村小學教師在新課改來臨之際,要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模式進行反思與革新,腳踏實地做好提升自己綜合素養和教學質量的工作,并且還要不斷地學習他人先進的教學經驗,加快自己成長的腳步,將農村基礎教育再次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并真正地實現鄉村教育振興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