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現行的考試模式下,初中地理學科作為考查學科,考試內容較為簡單,以至于復習課僅僅是流于形式,簡單地進行知識點的背誦。隨著新高考政策的實施,地理學科的受重視程度在不斷增加,對初中地理教學的要求也就隨之提高。區域地理作為學習地理的重要環節,新授課和復習課都能夠提升學生定位、綜合分析、和文字表達的能力。
對于初中區域地理的復習課,我更傾向于培養學生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對知識的回憶和背誦,因此,在一次區級公開課中,我對國家和地區的專題復習課做了一定的設計,下面從教學設計思路和課后的反思以及幾點思考上來談一談我對初中區域地理有效性復習的想法。
本節課主要復習的內容為七年級下冊的知識,由于國家和地區眾多,在進行知識整合和選擇的時候,便以印度和俄羅斯為例,開設了一節區域地理的復習課。
進行教學設計時,目標是學生通過復習這兩個國家,掌握區域地理學習和復習的一般方法,從而能對整個七年級下冊的知識進行整合梳理。課堂結束之后,也發現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于是做了一些反思和思考。
1.復習課目標不夠明確,內容不夠充實。和新授課不同,本節課沒有展示明確復習課的課堂學習目標,以至于復習的重點、難點不夠突出,學生在學習時不能夠很好把握住本節課該記住什么,該理解什么。此外,選取印度和俄羅斯作為比較,是考慮到兩者之間的對比,一個為低緯度熱帶國家,一個是高緯度國家,有較強的對比性。但是在授課后發現課堂復習的內容主要以這兩個國家為主,知識點涵蓋不夠全面,作為一節復習課,容量不夠多。
2.對應練習不夠突出,沒有緊抓考點。對于復習課,需要精選考題,并且講究講評技巧。本節課在每個環節之后設置了一定的練習,但針對的考點不夠突出,沒有精選考題。尤其是在最后的鞏固練習中,沒有進行有效的講評,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僅僅只是對了答案就結束了課堂。
3.復習方法單一,策略不夠豐富。在復習過程中發現,采用的方法和策略較為單一,知識點的回顧羅列占多數,加上讀圖分析等,知識點的串聯和知識體系的構建不夠明晰。
1.明確目標,把握方向。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版)》中,“認識區域”這一模塊只列出必選區域的數量和所選區域需要涵蓋的區域基本地理要素,以及學習區域地理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由此可見,區域地理學習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了解區域的基本地理要素,掌握學習或了解一個區域的方法。因此,在設計復習目標時,除了某幾個區域的基本知識外,需要通過課堂掌握復習區域的一般方法,能夠進行知識的遷移。
2.以圖為載體,定位加分析。地圖作為地理學習的基礎,除了空間定位以外,地形、氣候等自然要素的分析都離不開讀圖。雖然在七年級已經學習過如何讀圖,但對于讀圖的指導訓練還需要再加強。利用指導讀圖步驟、請學生上臺指圖說明等方式,提高對地圖、圖表的分析能力,是復習課中更應該做到的。對于地圖上一些重要的經緯線、地理事物,都應該再次強調,并且引導學生從地圖中獲取所需的各項地理信息。
3.有效構建知識框架體系,整合復習要點。知識體系的構建是復習課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可以在課堂最后讓學生總結繪制知識框架或體系圖,各個地理要素、地理現象之間卻是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而通過建構有效的知識框架圖可以幫助學生把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抓住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而從宏觀視角進一步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點,形成概念的整體認知而不是死記硬背。
4.精練精講,聚焦考試重點。對于每個知識點后對應的練習,需要精心選題,題目的選擇既要切合教材重難點,同時也要考慮當前學生的學情,聯系生活實際,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給學生一定的提高空間。并且關注時事,在復習的同時將知識和當今世界聯系起來,可以更加明確地理學科在生活中的地位,也能夠提升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和復習課的效率。
5.總結課堂,學會舉一反三。在進行課堂總結時,可以通過學生自行總結、繪制思維導圖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區域地理的復習方法。在課堂時間足夠或者下一節課上課時,可以讓學生自己用總結的方法進行其他國家的復習和知識串聯,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并以此來解決課堂容量較小的問題。
總而言之,復習課的模式很多,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區域地理的復習對學生知識結構的構建和綜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意義。作為初中地理教師,需要把握復習課的度,當好引導者,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提高讀圖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在摸索中找到合適學生學情的區域復習模式,讓學生樂于學習認識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