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振宇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下文簡稱綱要)課程的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內容,但在現實的教學中往往出現課程教學吸引力缺乏,學生參與度較低,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狀況,學生難學,教師難教是當前綱要課程教學的主要困境,如何通過革新教學形式,將新的教學資源引入課程教學過程是提升綱要課程教學的吸引力的關鍵,地方史志資源的引入能夠有效地提升綱要課程教學的資源的豐富程度,讓學生能夠更多地關注到課程教學本身,將課程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能夠形成緊密的關聯,這對于改善當前高校綱要課程教學實踐中的各種不足有著積極的實現意義。
綱要課程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是高校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的主陣地,但綱要課程教育教學的效果則與其思政教育育人的目標存在較大的差距,近現代史知識教學和教育育人兩者之間存在很大程度的斷裂,造成了當前綱要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的問題。
首先是綱要課程教學內容吸引力缺乏,高校綱要課程教學內容的組成相對于大學生之前對于近現代史知識的學習,在教學知識點的構成上更為全面,深度也有所提升,但受到課程教學時間的限制,在課程內容的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教學知識點難以全面覆蓋,教學知識點關聯性無法系統。同時由于近現代史內容的設計上關注的更多的是對于我國整體近現代發展歷史的概述,造成知識點在宏觀知識完善的同時,存在知識點現實性存在不足,本身近現代史知識的學習與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就存在一定的距離,加上綱要課程宏觀知識點的設計,從而綱要課程知識點教學吸引力缺乏。
其次是大學生課程參與程度較低。實踐性學習相對傳統的知識點的學習,能夠更加有效地提升大學生知識學習的熱情和知識點學習的準確性,實踐性學習的關鍵是大學生能夠現實的參與到課程知識的獲取的過程中,綱要課程教學過程多媒體教學方式引入也是為能夠更加有效的建構情景教學模式,能夠便于大學生參與到課程知識學習的過程。但在當前綱要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知識點學習情景模式建構的基礎同樣是一種宏觀的建構,缺乏將顯示大學生生活場景植入的條件,從而降低了大學生課程參與度。
最后是綱要課程教學難度加大。由于綱要課程內容設計上存在的不足,造成大學生對于綱要課程本身的缺乏興趣,高校思政課教師需要進行更加多樣化的設計才能提升大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的興趣,教師從單純的知識教學變成了“段子手”。以至于背離了綱要課程教學本身的目的,思政課育人的目的難以達到,知識的教學的內容也較難與當地的文化、歷史、現實進行較好的結合,造成學習程度較低的狀況。
地方史志資源的引入對于改善當前高校綱要課程教學的困境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將地方史志資源作為教學內容的引入,能夠提升大學生對于當地歷史、現實的認知,實現思政課育人的目的。綱要課程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點的學習,高等教育階段的綱要課程更加注重對于知識點背后歷史事件本質的發掘,尤其是對于國家民族歷史發展的認知,以及對于大學生歷史本質層面的認知。這個教學目標的實現,僅僅通過知識點的羅列是很難實現的,還是需要將知識點與大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社會、現實相結合,地方史志是大學生接觸的文化、生活日常,能夠讓大學生更加有效地將綱要知識與大學生日常相結合,提升大學生對于課程教學的認可程度。
其次是提升大學生對于綱要課程教學過程的參與度,在綱要課程教學過程中最讓教師頭疼的就是大學生對于課程教學的參與度較低,將地方史志資源的引入可以將綱要簡單的知識點與大學生所生長的文化、社會向銜接,大學生接觸到的不再僅僅是書本上冰冷歷史,而是發生在身邊的歷史,理論的教學變成了歷史事件的經歷,大學生從而能夠更好地參與到綱要知識的獲取過程,從中體會出綱要課程學習的價值,實現教學目標。
最后是提高了思政課教師教學的效能。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綱要課教師在備課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同樣面臨著如何將知識的教學與大學生日常相結合的難題,近代史的知識是既往的過去,知識點本身如何變成鮮活、生動的歷史事件,將單純的知識點連接成知識鏈,這是思政課教師面臨的最重要的難題。將著眼于全國的宏觀知識的歷史知識點與河南區域地方史志資源結合,這樣就可以打破綱要課程以知識點為中心教學模式,轉而以歷史事件為中心構建知識教學,以歷史事件為線索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更加鮮活,在保證課程教學內容知識性的同時,也能夠保證知識的趣味性,提升課程教學的效率。
河南有著豐富的近代史志資源,河南地方發展史與近代中國發展史之間存在著極大的關聯性,通過對于綱要知識點的梳理,以及河南地方史志資源的發掘,實現兩者之間的結合,能夠在實現高校服務地方的目的的同時,也提升綱要課程教學的效率。
首先是重新建構綱要知識體系,傳統的綱要知識體系立足于全國宏觀的角度認知歷史,對于地方尤其是河南本身地方史關注較少,也較少地將宏觀知識點的教學,融入地方史因素,這是綱要課程本身教學內容和性質所決定的。綱要本身的知識點是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是較難改變的,但知識點的落地是可以通過將其與地方史志資源相結合聯系的,空洞的知識點的學習是需要尋求地方史志資源的支撐的,這樣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
其次是拓展綱要課程教學的方式。單純的課堂教學以及簡單的教學實踐是當前綱要課程教學的主要形式,教師難教、學生不愿意學,教學流于形式的現象在高校綱要課程教學過程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因此教學形式需要調整。將地方史志資源的引入,能夠立足于地方史志資源中的文化歷史事件作為載體,通過歷史事件還原,以及對于歷史遺跡的參觀、人物口述歷史訪談等方式,在實現綱要課程教學方式多樣化的同時,也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對于知識的學習更加全面。
再次是改革傳統的綱要課程評價模式,對于學生而言,綱要教學的目的不只是知識點的教學,更重要的是思政育人的目的,而現在考核只能是對于知識點的考核,這實際上是與教學目的不相一致的,綱要課程教學的目的并沒有通過課程考試實現,因此需要調整課程考核方式,地方史志資源的融入過程完全是可以替代傳統的考核,以顯示史志資源的收集、整理以及復原作為成果進行考核,取代傳統的知識點的考核,更加符合綱要課程教學的目的。而對思政課教師的考核方式同樣需要調整,對教師的考核應該立足于課程教學本身,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必然要求教師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而不僅僅是依據單純教師知識點教學情況作為教師評價的依據。
最后課堂教學方式調整。課堂教學是現在高校課程教育的主要方式,高校一直是難以突破課程教學方式的限制,很大程度是因為綱要課程教學與其他專業課程教學注重技術、專業實踐不同,綱要課程實踐本身受到更多的限制,教學目標也較難以通過實踐活動體現,而走出課堂又是當前教學改革的必然,地方史志資源引入則能夠改變當前綱要課程教學形式的不足,河南地方史志資源的引入,圍繞地方史志資源進行綱要課堂和實踐教學的重建,突出實踐課程教學的重要性,弱化課堂教學作為綱要課唯一教學形式的限制,附議綱要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思政課育人的目標能夠通過地方資源的引入而實現通過實踐考核的目標,這對于綱要課程的教學改革而言是巨大的,也是當前綱要課程教學改革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知識點的教學與課程育人目的的結合在地方史志資源的融入后,能夠得到較好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