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丹
(溫州市鹿城區白鹿外國語學校,浙江 溫州 325000)
地方課程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根據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具體實際,面向局部地方,滿足地方或社區對學生發展的具體要求和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而設置的,是極具地方特色的一門課程。正如《話說溫州》第一頁的引言所講,地方課程將引領我們穿越時間的隧道,領略家鄉的山山水水,感受家鄉的蓬勃發展。
春秋時代,孔子就主張學習必須是先“知之”再“好之”而后“樂之”;宋代的朱熹則認為“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由此可見,要想學生對所學內容更快更好的吸收,就必須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才能集中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習效率才會事半功倍。
“雙手合攏掰不開。掰開沃(都)是血,開口密密啜(溫州話念“決”)。(猜一食物:血蛤)”當老師用溫州方言表述謎語時,學生用一雙雙透著驚奇的眼睛盯著老師,好似在說:“老師,你在說什么外星語!”學生們的好奇心被高高勾起。在教授六年級學術《海洋資源》課程時,先讓學生們了解溫州海岸線長,島嶼眾多,物資豐富等內容,讓學生們了解溫州的海鮮特產。接著學生們根據前面的溫州民間謎語,嘗試將書中所提到的海鮮也做一做謎語,讓大家猜一猜,并將海鮮的出產地藏在謎語中。學生們躍躍欲試,課堂氛圍活躍。通過“猜謎游戲”等教學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地方課程不再是死板的說教,而是有著創造的激情和創新的精彩,同時又能落實地方課程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們體會到家鄉話的精妙。
地方課程既是對國家課程的重要補充,又能充分體現地方教育特色,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地方課程《話說溫州》以綜合課程的形式設計,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在課堂中引入生活情境,設定活動主題,通過探究、討論、設計、體驗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家鄉話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首要關注的是學生的自主性、參與度,由此去挖掘、選擇各類教學資源。
在教授六年級上冊的《澤雅四連碓》一課時。老師先創設情境,讓學生以旅客的身份到澤雅旅游,然后以溫州方言對話將澤雅的特色景點——四連碓,引出溫州澤雅的造紙術。
南宋時期,民間歌謠越來越發達,而且獨立于酬神活動之外,人們用歌聲豐富生活,用歌聲慰藉一天的勞苦工作,也用歌聲表達情感。溫州歌謠在傳唱中將溫州民眾的生產與生活習俗流傳下來。一首溫州歌謠《月光光》:芝麻鹽,配天光;紫帶豆,配日晝;紅粉茄,配接力;烏干菜,配黃昏。這是用溫州方言演唱的一首溫州歌謠,這首民間歌謠唱出了溫州人民一日三餐和午后點心的菜品。
在課堂上,巧妙選用溫州歌謠,既可以讓學生們愉快地學到知識,又激發他們學習家鄉話的興趣。在教授《話說溫州》六年級上冊的《地方戲曲》單元時,將溫州歌謠和溫州戲曲相結合,讓學生們自編自導自唱,引導學生輕松表達,有序表達,生動表達,克服學生害怕講、不敢講溫州話的現象。
教材源于生活,生活成就教材。朗朗上口的溫州民間歌謠輕松詼諧,學生們將生活中的趣事用歌謠的方式表達出來,課堂充滿歡聲笑語,讓枯燥的地方課熱鬧起來。學生們不僅享受地方課程的歡樂,更能在輕松的氛圍中體驗地方課程的魅力與溫州話的精彩,從而進一步熱愛家鄉,熱愛家鄉話。
民俗學家烏丙安認為,“俗語”是普通人慣用的俗語,包括歇后語和諺語,還有特殊的語言藝術民間謎語。流傳于溫州民間的俗語,短小精悍,含義深刻,帶諷刺性寓意的較多。
“當著不著,不著偏偏著、揀過揀,揀個破燈盞、十八個搗臼還畫在巖里……”一系列溫州俚語的引申義都是奉勸人們要向上向好。在六年級上冊的《話說溫州》每單元都有“講講溫州話”環節。將溫州俚語這些流傳于溫州民間的朗朗上口、淺顯易懂的俗語搬到課堂上,讓學生們聽一聽、說一說、想一想,在這個過程中去自主理解、自主探究溫州人民歷代的生活經驗總結與智慧,用不同的活動引導學生如何更好地表達明確的意思。
溫州昆曲是溫州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屬于中國南方昆曲的一個流派,因流行在永嘉一帶,又稱“永昆”。還有溫州的甌劇、木偶戲、鼓詞等都極具溫州地方性特色。在教授六年級上冊《話說溫州》的《地方戲曲》時,不僅聯合溫州民間歌謠,讓學生嘗試去寫一寫劇本、做一做木偶等,還會邀請學生演一演劇本、戲曲對唱等活動。
雖然,學生們創作的作品尚顯稚嫩,內容也具有局限性,但他們能積極去探索甌越文化的瑰寶,無疑說明了在以地方課程為載體的溫州話教學實施過程中,活動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形式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引導他們主動深入課堂、參與教學,讓地方課堂“動”起來,讓溫州話在舌尖上“舞”起來。
方言是一個地方地域文化的縮影;是人類社會人際交往的重要媒介;是生活中無法確實的“工具”;是一筆無法以任何東西來衡量價值的寶貴財富。豐富多彩的地方方言不僅能點綴精彩紛呈的世界,還能呈現地方民眾的生活文化和社會變遷。所以,推進方言的傳承也是每一個地方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地方課程是傳承地方傳統文明優秀成果的重要途徑,將地方課程作為教授溫州話的載體,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對地方課程的熱情,也體現了教學的生活化,更使人認識到溫州地方特色歷史文化的價值,有利于塑造有豐厚文化歷史底蘊的現代溫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