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再芳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廣東 廣州 510545)
在線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借網絡之力,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約束,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將本學期審計學課程采用在線教學方法介紹如下。
本學期我們學校《審計學》課程線上教學借助于“課堂派”、“釘釘”、“Q群”和“高校一體化”平臺,采用“直播教學+錄播教學+”“PPT+語音”“+慕課教學+課程學習群”的教學形式完成。授課以釘釘直播平臺為主,教師隨時開通視頻鏈接,和學生面對面完成知識點的傳授和學習,同時也能進行提問、答疑等互動,從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派”平臺作為教學的輔助平臺可以進行簽到、測驗、投票、搶答、主題討論等相關教學活動。“高校一體化”平臺為審計學課程的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線上教學思路主線在以往的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大教學環節的基礎上,增加了“課前準備”環節的內容。在該環節教師為學生準備專門的課前預習內容,提升學生的預習興趣,更好的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堂,學生預習后做相應的測試來檢查自己對知識點的盲區,帶著問題和思考進入課堂尋求答案。學生很好的實現了“預習—學習—復習”閉環學習模式。授課時打破固有思維,轉變教學理念,借助鍵屏結合實現將教室從線下搬到線上。
《審計學》課程緊緊圍繞會計學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將線上教學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
(一)課前預習環節
每節課前利用“課堂派”發布課程通知,包含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具體學習任務等,使學生能夠清楚知曉每節課的教學任務,避免出現遺漏環節。發布預習問題時,利用慕課、“高校一體化”平臺等優秀的課程資源,選取和課程知識點匹配的具有前沿性、趣味性的案例視頻,作為預習視頻,使學生主動思考,帶著問題去學習之后的理論知識,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如《審計學》第一章審計概述,課前,要求學生閱讀掌上高校相關審計案例拓展材料和法規。對審計的法律責任、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進行相關頭腦風暴和分組討論。對于在拓展閱讀和討論中不懂的內容可以先自己查資料進行理解,通過查資料無法理解的,可以帶著問題去學習新課。
預習完審計概述專題后,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己對于初學審計的想法:請同學們認真思考以下各位的發言,并分別指出其各自觀點是否正確,若不正確請說明理由。
1.張三說:審計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的一種社會現象。只要有人需要審計,自然就產生提供審計服務的群體了。
2.李四說:審計是注冊會計師提供的一種業務,只要是注冊會計師所從事的業務,都是有保證程度的。
3.王五說:審計是注冊會計師經過縝密思考形成的一種執業行為,既然考慮的比較周全,審計業務通常情況下不會產生風險。
(二)課中教學環節
1.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在“課堂派”中發起簽到,簽到形式多樣化,如數字簽到、學生與審計學課本合照、直播界面截圖等形式,我們采用數字簽到的形式,以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并增強課堂趣味性。為確保簽到活動不影響正常的上課時間,教師在“釘釘”直播間督促學生完成簽到任務。
2.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開展正式的理論講解之前,教師通過設置課前任務、提問及案例導入等方式,有效實施任務驅動。學生以完成該項任務為學習目標,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意識,也對學生職業道德的構建形成了積極的影響,在授課時融入課程思政。同時,通過直播課程中師生間的即時互動,教師能夠感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對線上教學的滿意程度,依據學生反饋的問題及時調整,不斷拉近師生距離,提升線上教學質量,真正地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式課堂。
如《審計學》第一章審計概述,課中,第一,以問題為導向引入課題。(任務1)問題導向內容講解把各知識點串起來,體現一個面。(任務2)問題導向內容講解:就一個點(3 級)。(任務1)(任務2)問題導向:不同組織形式下的會計師事務所間的區別是什么;對照審計概念,理解三種審計形態的不同。第二,以問題為導向引入互動,(任務3)互動環節:(正保資源+QQ 群資源+其他)。(任務4)互動環節:(正保資源+QQ 群資源+其他)。(任務3)(任務4)互動環節:答疑(學生提問);審計概念相關的各概念內容(討論)。說明:以本章中各節的2 級和3級知識點為組,設置幾個任務(問題),在3 節課中分配時間,互動;一次課3 節,其中任務(1)(2)在前兩節完成,任務(3)(4)在后一節完成。
3.為高效利用線上教學時間,審計學課程開展微知識、微互動、微體驗的“三微融合”教學法。微知識是針對課程某章節重點知識點講解,內容簡單明了,學習針對性強。教師針對該知識點除預先要求學生預習上傳的講解微視頻外,還在直播中針對共性問題做進一步講解。微互動即微圈層互動,審計學是以線上“課程小組”為中心的互動學習群。例如學生通過課程小組在課前分享并討論案例,在直播時由代表發言,有效利用直播時間。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個性化的活動等“微體驗”,實現教育教學的內化。以角色扮演為例,教師引導學生扮演注冊會計師、預期使用者等角色,學生體會頗深。
4.為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和正確的價值觀,授課時持續融入思政教育。審計人員的責任是面向公眾的,審計從業者需要保持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同時需要以底線思維、法治思維來規避錯報和舞弊,最終以誠信的態度出具審計意見。
(三)課后教學環節
布置課后作業:根據教學內容,圍繞課程重難點,在課堂派上發布課后作業,及時對作業進行批改反饋,定期檢查學生筆記的記錄情況,對認真的同學給予肯定。
1.課后討論交流。每節課后通過平臺與學生進行交流,通過學生反饋針對PPT 設計、習題難易度、視頻質量等多方面進行反思調整,進一步完善課程內容。
2.課后答疑解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形態的問題,采用集中形式通過釘釘、QQ群為學生答疑解惑。著力實現與學生跨越空間的零距離教學互動,做到師生交流“鍵對鍵”、教學相長“面對面”。
3.統計學生學習情況。通過課堂派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統計查看,包括學生的出勤簽到、學習視頻的完成度、課堂討論的參與度、章節測驗完成度等內容。對于未及時完成學生,給予重點關注,督促、培養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能力。
盡管在線教學存在很多好外,但同樣存在以下局限性。
(一)由于有些學生的特殊情況,不能準時、滿時的進行線上學習。如設備和網絡的問題。
(二)在直播過程中教師無法把握學生的聽課狀態,師生交流互動有限。我看不到每個學生,無法看到學生的聽課狀態,不能及時地進行聽課效果反饋,也不能對學生進行較好的課堂管理。
(三)在直播課堂上,我也不能及時點名提問某個學生問題,了解他的思維狀態,只能是學生有疑問了“連麥申請”,而且一次只能連一位同學,不能實現小組交流,這樣的方式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很有限,讓我無法很好地把握學生的聽課狀態去調整授課步調。
以上線上教學的局限性解決辦法參考如下,利用手頭上的各種資料,或網上各種資源對將要進行的課程進行充分準備,上直播課時選擇合適的上課方式和技巧,選擇合適的軟件等,如要帶著感情去講,要看著攝像頭去講,盡量用口語講課,多進行有效提問,可以用一些游戲化的方式,利用微信、QQ 建立學習討論小組群,直播過程連時報數字、適時連麥、適時互動等,以此來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線上教學已逐漸成為趨勢,在線教學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勢,借助網絡力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約束,通過合理的在線教學設計,合適的教學辦法,有趣的教學游戲等方法,穩定提升教學效果。
訂正:
1.《魅力中國》2020 年17 期目錄頁第6 頁,欄目“思政教育”,題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班級管理的策略研究》,作者應為“劉景福”。
2.《魅力中國》2020 年17 期第58 頁倒數第一行,作者“樊汶樺”,題目《淺談普通高校公體健美操課程教學優化改革的措施》,刪除“想”字。
3.《魅力中國》2020年17期第140頁正數第三行,作者“馬玲玲”,單位應為“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4.《魅力中國》2020 年17 期第260 頁正數第三行,作者“林珊珊、翟云山”,單位應為“海口經濟學院附屬藝術學校,海南 海口 571127”。
5.《魅力中國》2020 年17 期第265 頁正數第三行,作者“劉歡”,單位應為“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6.《魅力中國》2020 年17 期第269 頁正數第三行,作者“王軍”,單位應為“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