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娟
(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激勵教育即應用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管理學理論,激發和喚醒學生內動力,使學生從“被成長”中產生生命自覺,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和一般學生相比,都有一些突出缺點:如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良,自制力不強,紀律觀念淡薄,自律意識不強,至關重要的是經歷了高考的失敗后,很多學生產生了嚴重的自卑心理,要讓這些學生成人和成才,通過激勵、喚醒和鼓舞等方法對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顯得尤為重要。在15 幼兒教育高級班的班主任工作中本人綜合運用了如下方法重燃學生的自信心。
據國外科學家的測定:一個人平常表現的能力水平與經過激勵可能達到的水平存在著50% 左右的差異。可見對于班級管理的主導者來說,班主任要注重感情的投入和交流,注重人際互動關系,充分發揮“情感激勵”作用。而在這情感投入之前首先要做好的是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現代教育思想告訴我們:師生關系健康、和諧,學生才會接受教育。中職學生由于生理心理的發展,知識的增多,交往面的擴大,自我意識的增強,特別希望家長、老師以及周圍的人能夠信任他們、尊重他們,這種自尊心往往是學生進步的內在動力。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保護和發展學生的自尊心。教育家艾瑪遜指出“教育的秘訣在于尊重。所以尊重學生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
其次要促進班級成員之間關系的協調與融合,努力營造健康、愉悅的團體氛圍,滿足組織成員的歸屬感。具體說來就是要努力使班級成員相互尊重相互幫助。如對本班梁麗嫦在參加“三人籃球賽”腳受傷時,她們能夠及時送該同學就診,并主動擔負輪流照顧該同學直至其康復一事,專門召開主題班會,對他們這種團結互助的行為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在他們身上就產了“羅森塔爾效應”(即愛的效應),他們在愛的氛圍中產生愉悅的心理體驗,其他班級成員也感到了在這樣一個班集體他們很安全很幸福。在學校組織的班級評價中她們對自己對老師的評價都很高。
參與意識是伴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增強的,實現自我價值需求的表現。教育目的是要讓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也就是要充分的調動他們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最有效的方法是讓每一位同學參與班級管理。在本班的管理過程中我充分利用了這一點。具體辦法是:把班上40 個同學均分為4 個大組,每組10 人輪流管理班級一個月。在這一個月里,他們自己分工合作,各行其職,全面負責班級工作。同時,引入競爭機制,根據經貿系班主任考核數據,對四個小組工作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最后評出最優班干團隊,對該團隊成員進行適當的獎勵——加操行分、評優優先。在他們分組管理班級過程中,每個人都肩負一定的責任,當他們圓滿完成任務時,班主任對他們的付出與辛勞給予充分的肯定與贊揚,這無形中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美國的心理學家詹姆士曾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本系幼兒教育專業剛起步,作為幼教的校企合作示范班級,班主任鼓勵所有學生參與到校企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安排學生到幼兒園實習。在他們實習過程中,給每一學生都布置任務,讓他們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真正實現教學一體化。實習結束后,每位學生上交實習總結。并把告訴學生,她們的實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關系著本專業一體化教學改革能否順利進行、能否與該園長期合作及師弟師妹們是否有更多實習機會。所以,這些學生都以自己是“工貿——黃邊幼兒園校企合作班”的一員而驕傲。實習工作也進行的非常順利,并得到園方及本校的肯定。由此可見,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效的運用激勵手段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潛在積極性,是強化學生奮發向上的內在動力。這對于他們肯定自己,悅納自己有著積極的作用。
榮譽是眾人或組織對個體或群體的崇高評價,是滿足人們自尊需要,是激發人們奮力進取的重要手段。行為科學也認為,人的行為是由動機決定的,而動機則是產生于需要,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榮、爭取榮譽的需要。由此可見,榮譽是人們自我實現的需要。每個人都需要通過順利地學會一件事來獲得自信。在班級管理中,能夠讓學生獲得榮譽的有學校組織的各項比賽活動及期末的各項評優活動。為此,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鼓勵他們參加合適的比賽活動,讓他們通過努力獲得成功,在不斷的成功中培養自信。
就中職學校生源來看,他們認為是自己成績太差,考大學無望時才無可奈何地選擇了中職學校,目前社會也普遍認為成績好的學生一般都會選擇普高,覺得那樣才有前途。所以他們入讀后會有很強的自卑心理,甚至有的人認為到中職學校只是為了混時間。所以學習沒有動力沒有目標。大量實踐證明:以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作為榜樣,往往激勵效果明顯。近幾年,我校在世界技能大賽取得較好成績,而這些參賽的選手都是學生身邊的同學,學生對他們的心理差距小,較為了解其成功的過程,容易產生趕超的信心。為此,我結合學校的”知校愛校”主題活動日,給學生詳述本校選手平時的學習工作事跡。很多學生感嘆,原來職校學生也可以大有作為,我們不應該自暴自棄,要學習選手們的工匠精神,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激勵是一種教育方法,更是一種管理藝術。它本身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激勵方法。在班主任工作中應該結合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多層次多角度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