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雨昕
文學評論不僅面對著外部環境的挑戰,還有中國文化的影響。對于漢語言文學對文學評論的影響,本文首先從漢語言文學的重要性出發,然后分析全球化、多元化與文學評論的概述;最后指出漢語文學評論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意見發表了一些見解,希望對我們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的同學有一些幫助。
漢語言文學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必不可少的,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再到現當代文學都離不開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漢語言文學越來越容易被人忽視,尤其是大學專業設立的漢語言文學的學科應該充分讓學生了解漢語言文學的重要性,了解各種著作才能明白其中的文化底蘊,學好漢語言文學這一門知識,才能在多元化的趨勢下更好完善文學評論。
許多人認為全球化指的是經濟、政治、文化全球化,認為世界各地都會進入這樣的發展中,這樣就把文學評論曲解了,把原本較復雜的漢語文學評論過于簡單化?!叭蚧笔侵笇⒔洕鷶U張到全球,提升服務價格和商品價格的一種跨區域的貿易,我們往往聽到更多的是經濟全球化,那么文學與全球化有什么關系呢?金融界的全球化并不代表文化的全球化,在全球化的局勢下,漢語言文學評論的研究更加困難。多元化涉及的范圍也是比較廣泛的,不僅僅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層面還包括文化領域。談到文化多元化人們往往想到的是西方文化,從而忽略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比如印度文化、非洲文化等。如果只關注一個地區的文化,那么還能說是文化多元嗎?在進行研究時,不能固定在某一外來文化上,只有把眼光放寬放遠才能更多地吸收各種文化,這樣才能稱之為多元化。
漢語言文學一直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定義模糊,不了解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定義以及在漢語言文學內部之間的聯系,對于漢語言文學面臨的主要困惑有兩點:一是漢語言文學沒有一個根本,這樣的現象稱之為“無根”;二是漢語言文學盲目吸取西方的思想而不注重國內的傳統文化,在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同時而脫離實際情況。
1.漢語言文學界的“無根”情況。漢語言文學評論的“無根”情況主要體現在整體的“異質化”。“異質化”主要是指在文學評論中的知識體系等內容都從西學中移植過來,將漢語言文學評論中的概念轉換為腳注等。這樣在發展的過程中就背離了初衷,導致“無根”現象的出現。
2.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背離實際。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越來越多的人們崇尚西方文化,尤其是歐美文化的引進,成為了我們學習文化評論的唯一參照。但是隨著探究我們越來越發現歐美文化評論并不適合作為漢語言文學評論的標準,因此對西方文論的盲從使我們的文化評論喪失了一席之地,這時在尋找傳統的文學理論,恐怕也已經不能支撐整個漢語言的文學評論了。在這樣的環境下,又不能聯系實際生活,比如詹姆斯邦德的通俗小說流行于歐美時,恩貝托艾柯采用結構主義方式對其進行分析,當時就有質疑,稱之為“學問家突出,思想家退位”的時代,是理論與實際生活疏遠的時代。
我們面臨著這樣的困境與疑惑,應該以本土文化為根基來具體分析,在受到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時要立足根本追溯到原來的境況下了解通俗文化、精英文化、民間文化。在面對中西方文化碰撞時要結合實際,理解歐美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性,鞏固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對西方文化的研究,只有充分了解了兩種文化差異,才能聯合實際客觀評論。
總而言之,漢語言文學評論目前面臨的就是文化的多元化,例如“無根”“中西方文化碰撞中脫離實際”的問題,因此,我們在學習時要將重點放在理解本土文化上,只有牢固掌握傳統文化,才能奠定扎實的根基。在西方文化涌入進來時,要客觀看待,不僅研究西方文化更要關注印度文化等其他地域的文化觀念,做到真正的多元,這樣才能在大的環境下談論中華文化的問題,在多元化的漢語言文學中也能為文學評論留有 一席之地。